第6部分(第1/4 页)
成昆还在孩提时陶玉山就曾对他提起过,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被一位前辈救过,那位前辈与他投缘,便收了他做记名弟子。可惜那位老前辈没来得及教他多少东西就仙逝了,留下大弟子继承衣钵,而作为师父收下的最后一个记名弟子,每年陶玉山都要回到这里看一看师兄们。
不过陶玉山与这边并不算亲厚,那位大师兄似乎对这位小师弟的看法也很一般,于是渐渐地每年一回就变成了隔年一去,再然后就越来越少了。而成昆记忆中与阳顶天那些童年交集,就是在陶玉山领他来此之后发生的。
可惜这些记忆随着彼此师父们交情冷淡而逐渐被遗忘了,到了最后,成昆也只记得自己与阳顶天之间有过那么一段童年记忆,勉强能算是师兄弟,可是却连自己小的时候是唤那人为“师兄”都不记得了。
带着这些往日回忆,成昆向着那个方向慢慢飘去,走了一段时间,灯火便近在眼前,他也终于看到了几乎早就淹没在记忆中的几座还算眼熟的小茅屋。
他隐约记起小时候来此总是热闹得很,有师伯,有师兄,有师弟……就像此刻,里面总是会隐约传出热闹的笑闹声。不过后来就再也没有了这里的记忆,似乎阳顶天当上明教教主之后曾经对他提起过什么,但究竟是什么,他也完全记不起来了。
哎,七十多年的人生,真正能记住的又有多少?更何况是那些儿时的天真无知。成昆摇了摇头,走到茅屋前穿门而过,下一刻,屋中的情形便尽数映入了眼帘。
作者有话要说:爬回来更新
谢谢大家一直在等我,工作暂时稳定下来了,大概一直到6月之前都能稳定更新,运气好的话6月前这篇文就能完结了
10
10、十、弄虚作假竟如故 。。。
一如他先前在外面所听到的,此时屋中的气氛十分和睦,有七八个人在屋中的竹床或是木椅上围坐成一圈,抱着婴儿的阳顶天与陶玉山赫然在坐,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个年龄相近的中年人,三个看起来比阳顶天要大一些的少年,以及一个须发皆白但精神很是矍铄的老人。
成昆仔细看了看屋中众人的长相,这些人之中除了阳顶天他们之外,只有那两个中年人他看起来隐隐有些眼熟,虽然一时之间记不清楚,然而此时此地,能让他看着眼熟的,多半就是那小魔头的师父一辈人物了。
他仔细看了看那两个人,小时候不觉如何,对比着长大后在江湖上听说过的前辈名号,却依旧没能将这两个人与任何闻名江湖的前辈对上号。然而看他们的吐纳与举止,隐隐都有着大家之风;再看那老人,天庭饱满,两侧的太阳穴高高鼓起,显然内力充沛之极,绝非庸手。
昔日他在江湖上并未听人提起过阳顶天的师门,就连阳顶天自己也不曾提起过,现在想想,这样一群高手,何以始终籍籍无名?莫非是……
他一边在心中猜测着一边竖起耳朵听着众人的聊天,显然经过半日多的相处,他们之间已经明显熟稔起来,言谈之间也没那么拘束。饶是如此,陶玉山这只老狐狸举手投足之间也扮足了乖巧懂事的模样,架子放的极低,一副尊贤敬能的样子。他这副神态成昆倒是熟悉得紧,这人只要是在外人面前向来很懂得如何佯装,就连当初的自己也被骗过去了不是么?
显然屋中其他人对于他此时摆出的谦逊又虚心的模样十分受用,言谈之际更是不时称赞他几句。这些虚以委蛇的话成昆倒是听得津津有味,毕竟这些事情他生前曾做过不少,此刻倒也不妨拿老混球的言行与自己做个对比,看看究竟是谁更技高一筹。
如此聊了一阵,趁着话题告一段落时陶玉山便住了口,轻叹一声显出些许魂不守舍的神态来。
这一声轻叹声音不大,但屋中人大半都是高手,不出意外的被他吸引了注意力,坐在首座上的老者更是关切的开口道:“玉山何故面现愁容?莫非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还是说我们待客不周,令你疲累了?”
“前辈多虑了!”陶玉山忙道,“能够结识诸位是晚辈的福气,只不过——不瞒前辈,晚辈确实是有些烦心之事,虽然此刻与各位相谈甚欢,每每思及此事,还是忍不住会辗转忧虑,静不得心。”说着又叹了口气,眉间越发郁郁。
他如此做派自然引得其他人关注不已,纷纷开口询问起来。成昆却是在旁冷笑,他早已猜出陶玉山所谋为何,甚至猜得到接下来的事态发展——这段时间里亲眼所见让他已然猜到了大半自己幼年之时所发生的事情,难怪后来自己会莫名其妙的冒出一个便宜师伯,又和阳顶天那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