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封御史大夫从一品,扶摇直上步登天(第2/4 页)
“爱卿以为此次北伐大业,哪位将军可堪当大任!?”
此话一出。
旋即让德阳殿莫名安静下来。
这件事。
直接关乎到了整个北境边军实际掌权人人选。
庆隆帝如此重用辛弃疾。
更是对这长达万字平戎策的认可和笃定
辛弃疾的眼光和建议。
势必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庆隆帝的判断,甚至于能够直接左右皇帝的思维和决定。
辛弃疾没有丝毫犹豫,旋即作揖,说道:
“臣以为,燕云一带军政糜烂,戍卒、官吏皆贪污成性,唯有让军权、政务二权合一,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推到一切繁缛秩序,以军法治理,方可重新恢复北军战斗力!”
“此人选,务必要铁面无私、治军严明、杀伐决断!”
“次者,必然是骁勇善战、战功卓越之人,唯有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声望和战绩,方可重新振奋军心,彻底扫除金人不可战胜的荒谬之论!”
“臣以为,唯有虎贲中郎将军、冠军侯贾瑛,满足这两者条件!”
“冠军侯,当为首选!!!”
“也是唯一人选!”
军政合一?
贾瑛都快懵了。
这是要皇袍加身,逼他造反?
如今大乾朝虽然也有藩王,但是大都只有俸禄没有军权和开府权力。
亦或者是领兵在外,但是又没有处理政务的权力。
军政永远分开!
大乾朝重文轻武,为了防止有兵权者造反,几乎是没有军政合一的先例。
通俗点说。
要么就是单独管理钱粮;
要么就是单独掌握兵马;
如果边疆手握重兵的将领想要造反,只要皇帝下令切断其钱粮来源,必然是不攻自破。
一旦军政合一。
边军大将又有钱粮又有兵马,皇帝岂不是寝食难安?
果不其然。
此话一出旋即引起无数文人站出来反对。
丞相冯桀更是第一个站出来怒斥道:
“—派胡言!”
“若是军政合二为一,无异于是拥兵自立,日后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岂不是驱虎吞狼?”
“我看你就是贾瑛的幕僚客卿,明显有偏袒不臣之心!”
“臣甚至于有理由怀疑,这件事皆出自于贾瑛的谋划,实在是居心叵测,当严惩不贷!”
虽然被扣了大帽子。
但是贾瑛一点也不慌,他不相信以辛弃疾的才智,会如此冲动让人抓住把柄。
果不其然。
辛弃疾十分自信,傲然而立驳斥道:
“丞相帮助陛下处理九州之地大小事宜,难道还不知燕云十六郡历年来赋税情况吗?”
“田地荒废,十室九空!”
“每年都是入不敷出!官府钱粮严重赤字,燕云当下钱粮支出,皆是由冀州、青州、京畿重地陆续供给。”
“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任何钱粮收入!”
“就算陛下同意军政合一,又能如何?只要三州之地停止对燕云十六郡的钱粮运输,哪怕是坐拥百万大军又如何?难道让这士兵都去喝西北风也能造反吗?”
顿了顿。
辛弃疾又是朝着庆隆帝沉声道:
“陛下!”
“如今燕云北境大小政务已然是百废待兴,满目疮痍!乱世用重典,若不执行军政合一的策略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绝无可能扭转局势!”
“燕云十六郡,以武典治,刻不容缓!”
辛弃疾早就是胸有成竹。
一席话再次重新占据上风,直接将丞相冯桀风头都给完全盖了下去。
不等冯桀反驳。
辛弃疾再次朗声打断。
“冯桀身为宰相,乃是通过科举出身,并无戍边或是在地方任职的经验,并不知道地方,尤其是县城的通病。”
“尤其是燕云一带的边境县城,当地官吏都是世代相传,子承父业,而外派去的武将、执剑人,空有权力却无法实施下去,当地小吏有恃无恐,皆阳奉阴违!”
“丞相位居庙堂之高,却从未体恤底层民情,任何律令都要因地适宜,否则空政策却不能实行,又有何用?”
辛弃疾绝对是写议论文高手。
任何事都是先摆出自己的观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