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孔孟到(第1/2 页)
从这艘船上下来两个年轻的公子书生,笑着看着前方的清河县,道:
“咱这走了快两个月,终于到了清河县了。”
另一个书生笑道:
“正是,正是,这渝州之地的景色倒真是与燕京地区不同,山水果真透着清秀。”
“孔兄,别说这山水清秀,你看看,前方这如同‘白练’一般的路,倒是甚是奇怪啊。”
从码头上水中的木板上下来,就见着码头整个都被这种淡灰色的物质覆盖着地面,脚踩上去,坚硬如石。
但这明显不是石头铺的,哪里有这么大的石头呢?
两人对视一眼,再往前走了走,就走到了孟籍说的那路的入口。
这里各种摊贩、车马和行人往来不绝,但是这路的方向可不像是通往县城的啊?
他们从码头能看到县城,却是要另外一条泥路。
两人拦住了一个路人,问道:“这位先生,能向您打听一下,这路是通往哪里吗?”
那人见到又是两个清俊的书生带着小厮,听口音像是外乡人,倒也笑着热情的说道:
“这条马路是通往杏花村的,沿着这条路一直走,终点就是杏花村了。”
孔颖又问:“这杏花村可是‘春山书院’所在的那个杏花村?”
那人道:“那是自然,不然还能有几个杏花村?”
“据说这条路,就是顾夫子为了方便学生们去上学才修的,这可是造福了这一路的百姓啊!”
孔颖又问:“那岂不是从这里往杏花村已经不远了?”
那人道:“远啊,但是修了这路之后,若是坐牛车,需要半个多时辰就能到了;若是你坐马车,还要快些。”
两人谢过了路人,又站在路口看了一会儿。
路口还有一个人专门看管这条路上的车辆的出入,不少牛车、马车在排队。
孔颍二人更是好奇极了,一条路而已,竟然还派专人守着。
而且这人也不是为了收钱,只是为了讲这路上的规则。
路中间,有一张告示,也是简要的写着车辆行人的规则。
孔颍这一路从京城过来,一路上经过了不少地方,也去体验了一番风俗人情,倒是没有想到这清河县竟然如此奇怪。
接着,两人又在路旁看到了一块石碑,走过去一细看,上面写着这条路的修建时间,以及捐款人名单。
顾淮安,原来这条路也是他主持修建的!
孔颍本就是来会会顾淮安的,但是没有想到,还当到清河地界,顾淮安就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
这让他对顾安此人更加的好奇了。
二人商量了一下,倒是也没有打算直接就去杏花村,而是带着书童前往清河县城里。
清河书院的范公也是当世大儒,与他们长辈也有一些交情,既然来了,就该去拜见一番。
来到了清河县城,他们见到县城也是颇为热闹繁华。
虽然比不上许多州府,更加比不上京城,但是却比起他们一路行来的其他县城要热闹的多。
不是说这清河县十分穷困吗?
两人找了间客栈安顿好之后,就拿着孔孟两家的名帖,来到了清河书院拜访。
范衍见了两人,得知他们是要去找顾安的,范衍明白过来,这大概又是顾安那“四句话”引来的。
只是没想到,孔孟家族的人都来了,日后还不知道还有哪些人来呢!
这或许是件好事?
范衍让学堂里的学生们带着两人逛了逛书院,又带着他们在清河县里逛了一天,县城内还有不少他们没有见过的东西,许多吃过的小吃。
说实话,渝州的美食真的不输京城。
两人觉得,就为了尝尝这些美食,来这一趟也不亏了。
但是带着他们的书院学生却道:“二位兄台不知道,要说这美食的起源,还得是‘青山书院’的食堂。”
“哦?一个食堂能好吃到哪里去?”
这个书生也不多说,只道:“你们去吃了就知道了!”
又过了一日,两人雇了一辆马车,出发去了杏花村。
这个车夫倒是一个健谈的,自从上了“马路”,车夫的嘴就没停过,喋喋不休的夸着这条路。
语气中满是与有荣焉。
听说这条路的沿途又在修建几个厂子,人们的工作机会多了,挣的也多了,来往县城的人也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