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第1/2 页)
冯一显然动了真怒,直气得娇躯乱颤,许久才道:"你当真替长门争气!也罢!这是你自己选的男人,你自己要的生活,我多说无益"李宓这时才听出些门道来:原来这位南诏国世子凤迦异曾在天宝五载时,由其祖南诏开国君主皮逻阁遣送入唐,当时唐玄宗为缔结友好邻邦,特授才满十五岁的凤迦异"鸿胪少卿"之职,并妻以宗室之女。由这一点上来说,凤迦异也算得上是大唐的驸马,只是不知他的儿子异牟寻缘何竟会遭到阁逻凤遣人追击?他正困惑不解,那边冯十一拉住大姐的衣角,苦苦哀求道:"大姐,无论如何,小妹求你救救他吧,我我带着这孩子逃出来时已飞鸽回长门求助"说到后来,声音越来越低,冯一怔怔的看着自己的小妹子,良久叹气道:"大姐的身子不行了,的确已经保护不了你,你唤姐姐们过来帮忙,也是好的唉,十一啊,你这又是何苦,情这一字,你怎的就如此勘不破呢?"她身子晃了晃,嘴角竟缓缓溢出一缕血丝来。李宓直觉伸手便想扶她,却被她不着痕迹的躲开,自行坐到地上,喘气道:"十一,你且原原本本的将事情始末讲来!"冯十一知道大姐心软,最终仍是肯答应帮忙了,虽然大姐的武功失了大半,但以她那般聪慧的机智,再难办的事情也绝难不了她。不由喜道:"是。大姐"原来打从大唐与南诏交兵起,那位和亲的大唐公主便整日郁郁寡欢,几次家宴相请,她都借故推辞,惹得阁逻凤十分不快。此次吐蕃使节带援兵到南诏来的同时,授以凤迦异"都知兵马大将"的官爵,并代吐蕃赞普赤德祖赞下赐玉屏风一座。谁知大唐公主不但无半点谢恩与喜悦,反而将一首怨诗直接题在屏风上,诗词道: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唯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此事同时触怒了阁逻凤和吐蕃使节,吐蕃使节借机言道:"公主虽已嫁作南诏蒙氏为媳,但身在曹营心在汉。他日必定会助唐廷逆反,况且目下嫡长孙异牟寻乃由她出,若是将来任由异牟寻继承王位,则南诏国危矣!"阁逻凤听了这番话竟然十分认同,他一面将公主打入囚牢,一面派人去捉拿自己的孙子。幸好冯十一闻得风声,先一步带着异牟寻逃离了阳苴咩城。吐蕃使节唯恐天下不乱,竟主动献计,让随同入诏的一干爪牙帮助捉拿回小王子。阁逻凤昏庸无能,竟欢喜无比的答应了,还对吐蕃使节的大义相助赞赏不已。时值凤迦异因冯一离去,正取代她的位置镇守在龙尾关,无暇分身,是以对家中发生的异变竟然一无所知。迷殇河尾天宝甲午十三载八月,南诏王阁逻凤派世子凤迦异与大将段俭魏据险守城,避而不战,唐军水土不服,军中瘟疫蔓延,粮草耗尽,未战而死者十之七八。何履光自打军中瘟疫始起,便带了千余名亲兵,卷了所剩无几的粮草军需趁夜逃离了军营。慕容徵担心此事传扬出去会动摇军心,便谎称何履光乃是回剑南追讨军粮,不日内即可带援军回转。然而谎言毕竟是谎言,天长地久,将士们终会知晓内情。慕容徵愁苦无措,只得日日期盼李宓能早早回转,力挽狂澜。八月初七,李宓终回转军营,全营将士不禁气势大振。李宓望着仅存的两万余将士,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每日竟是掘地以熟土死鼠等物勉强果腹充饥,不由鼻子发酸,眼眶蓄泪。虽说日前与冯一分手之时,她曾千叮万嘱,十分肯定的允诺,由她先回阳苴咩城打探消息,不出半月,待到长门姐妹齐聚南诏之后,自有法子勒令南诏放弃投靠吐蕃,向大唐投降求和。到时只需李宓代表唐廷接下降书,允诺两国从此修好即可平息这场战乱,救两国百姓将士于罹难之中。李宓嘴上一一应诺,心中其实却大不以为然,冯一与长门诸女的本事再大,也难以在短日内结束这场征战,若要这些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免遭疾病饥饿的困苦,为今之计,实在不易再留在原地坐以待毙。于是,他找慕容徵商议此事,慕容徵却深信冯一所言,李宓又询问几位副将的意思,到底是该战还是该退,这些将士自然不信一介女流会有如此强大腕力,均言道这话不过是冯一的夸口之词,不足以信,实在不应将两万将士的生死托付于一女子的浮夸之言。李宓犹豫再三,眼见短短两日之内,又有大批士兵相继饿死、饿晕,他心中不忍,终是下定决心勒令全营开拔,返回剑南。不料全军撤退当日,营中忽来了位不速之客,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不久前打伤冯一遁走的刘勉旃。李宓对刘勉旃实无半分好感,但见他身背长剑,风尘满面,倒像是星夜跋涉,赶了许多的山路而来,眼中不乏焦急和困顿,显是有急事禀告。果然他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