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页(第2/3 页)
。
勒弗朗西斯上尉误认为这是在进行 一场海战。
飞抵关岛后,他向上级报告了他的所见。
们有关领导未加细究, 理由是, “如果那是一场海战,海军是会知道的。
”这是当时美军的一个惯 例:美国陆军航空队不过问海上作战。
7月31日和8月1日,虽然又有几架飞机飞临遇难者的上空,但均未发 现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幸存者们。
这些不幸的人们,由于饥、渴暴晒和伤痛正 蒙受着极大的苦难。
许多人神志昏迷,失去了挣扎能力。
8月2日(星期四)上午约10时,格温中尉驾驶一架陆基飞机从佩勒刘 岛起飞进行例行搜索。
突然,他看见水面上浮有一层光亮平滑的油膜。
随后, 伦将飞机降到约270米的高度,并细心察看。
他发现,油膜上浮动着一个个 人头。
于是,他向佩勒刘岛司令官和马里亚纳群岛司令官分别发去紧急电报: “在北纬11°30′、东经133°30′的地方,发现水中有30个人。
”当他的 报务员发报时,格温已看到水面上浮动有150个人头。
他向海面上投下他所 携带的全部救生筏。
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沉没之后84个多小时,紧急的救援工作开始了。
救援搜索持续了5天之久。
可是,全舰只剩下316名幸存者,真正死于鱼雷 爆炸的还不到全舰人数的三分之一,500多人是在弃舰后由于得不到及时救 援死在水中的。
在战争中,一艘大型军舰被敌方潜艇击沉,这不乏其例;但像 “印第安 纳波利斯”号这样的悲剧在海战史上倒是鲜见的。
为什么这样一艘大舰居然 单枪匹马穿行在敌人潜艇出没的地方呢?为什么当它没有预期到达目的地时 有关当局未加追究呢?为什么当它沉没后幸存者竟然在水上挣扎达三天半之 久而无人发现呢?这都是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
事发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命令调查厅查实此事。
调 查厅确认麦克维伊海军上校犯有读职罪,并建议将他交付最高军事法庭审 判。
1945年 12月初,最高军事法庭在开庭审理此案时,还让桥本乘飞机专 程去华盛顿出庭咋证。
诚然,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沉没,身为舰长的麦 克维伊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
但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中滋长着的胜利在握、轻敌麻痹情绪是酿成这一 悲剧的重要原因。
他们不派军舰为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护航,舰上也毫无 水下探潜设备。
当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干7月28日驶离关岛前往莱特时, 关岛美军当局曾将该舰预定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等情况分别发报告诉了美军菲 律宾侮疆司令考夫曼海军中将、塔克洛班港口负责人和位于菜特湾的麦考密 克海军少将。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并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密切注意。
又如, “伊-58”号潜艇在攻击“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之后2小时,曾分别向日本第 6舰,队司令部和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发了电报,声称它 “击沉了一艘爱达 荷级战列舰”,并报告了敌舰被击沉的经纬度。
当时,珍珠港和华盛顿都截 获和破译了这份电报。
随后,当时设在关岛的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和第7舰队 也都知道了这份电报的内容。
但他们对此并不相信,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由此可见,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悲剧绝非偶然, 它充分暴露了当时美国海军思想上存在骄做轻敌,制度上也存有不少弊端。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悲剧是历史上一面很好的镜子,富有极大的借 鉴作用。
我国有句古话: “行百里者半九十”。
它告诫人们,越是在胜利的
----------------------- pa 193-----------------------
时候,越要倍加谨慎,切忌骄傲松懈。
(何京柱)
----------------------- pa 19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