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论功行赏(第2/3 页)
等,亦适用于军国。”
言罢,令众将起。
崇祯之言,令群英惭愧,亦令阁臣深思。陛下昔日多言改革大计,而今更兼育人之道,温体仁心中甚慰。
刘文耀亦知错,欲检讨而词穷,垂头丧气。
崇祯见状,笑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战功不可没,论功行赏。”
言毕,周遇吉等武将皆眼露精光,知有封赏。
周遇吉晋爵武成伯,赐蟒袍;魏兴封轻车都尉,赐飞鱼服。
余者亦各有赏赐。
至于刘文炳、张世明等,崇祯特提为京营千总,任其自选兵种,并赐斗牛服。
,!
寄望殷殷,然亦诫之戒骄戒躁,再立新功。
夜幕下的突袭,悄然铸就了一位伯爵的辉煌,熊文灿与范景文心照不宣,酸楚之情溢于言表。
大明三百载,异姓封爵犹如繁星点点,唯洪武、成祖时璀璨夺目,此后军功封爵者,寥若晨星,连周遇吉亦感意外之喜。
崇祯帝无视文臣微词,阁臣满座,皆以文勋自傲,温体仁更是三公之尊,然帝心自有权衡,不欲文武失衡,武将亦应荣光加身。
文臣尚沉浸于“重文轻武”旧梦,殊不知时移世易。
夜袭之功,虽不足以独撑晋爵之基,然周遇吉之于京营,实乃中流砥柱,无他则京营难成强师。
崇祯深知,十万京营乃其皇城之盾,无坚不摧方能安枕无忧。
此刻,更有一群勋贵小将,刘家、张家、沐家子弟,年少气盛,共二十三子,最长者张世泽二十六,幼者沐天润仅十六,皆因夜袭之事激动难抑。
彼等虽为崇祯亲卫外编,却怀揣建功之志,历经磨砺,渴望一飞冲天。
先前训斥如冷水浇头,众小将心灰意冷,未料崇祯帝忽降甘霖,擢升千总之职,刘文耀等惊喜交加,犹如先苦后甜之枣,滋味非凡。
对于这些小将而言,千总之位虽非高位,却是仕途之始,万丈高楼平地起,谁言不可问鼎将军?
更兼自选兵种之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刘文耀尤为特殊,家道中落,无爵可依,唯有拼搏方能出人头地,正应了那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然,喜悦之中突现波澜,崇祯帝冷言宣布:“张世泽,不在此列。”
一时之间,欢声笑语戛然而止。
张世泽,英国公世子,众小将之兄,平日里仗义疏财,深得人心。
此番变故,令人愕然。
崇祯帝无视众议,令张世泽离营,言辞冷漠。
刘文炳欲慰之,却无言以对,唯以手抚其肩。
张世泽之弟张世明、张世武,尤其是后者,性情直率,欲为兄争辩,却被张世泽制止。
帝之决断,非无因由。
此番夜袭,崇祯帝密探四布,京营内外,尽在掌握。
张世泽之战绩,虽非无能,却失之仁厚,战场上未斩一人,皆因不忍补刀。
此等慈悲,非军中所需,慈不掌兵,古之常理。
面对帝命,张世泽淡然处之,无丝毫怨言。
帝讶其平静,问其是否心有疑惑。
张世泽答曰:“卑职自知不足,无需多问。”其修养之高,可见一斑。
然军中非讲修养之地,张世泽亦知,此非其归宿。
于是,一场夜袭,不仅铸就伯爵,更见人性光辉与世事沧桑。
文人掌兵虽稀,然张世泽之仁,亦令人敬仰。
历史长河中,每一瞬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善哉,张世泽,汝之表现,朕甚慰之。
然离营之后,朕尚有重任委于卿肩。"
崇祯帝语含嘉许,目光中透露出对这位年长自己一岁的将领的赏识。
张世泽,沉稳若山,胸有丘壑,文采斐然,诸般能力皆属上乘,加之军营岁月磨砺出的深厚信任,更令崇祯帝青睐有加。
"陛下,愿闻其详。"
张世泽心中虽惑,却恭敬应承。
他本已暗自思量归途,或循父迹,承袭爵位,坐拥田产商铺,安然度余生。
然半载军营生涯,尤是崇祯帝所述海外广袤天地,异域文明、财富与纷争并存之景,如磁石般吸引着他,胸中壮志被悄然点燃,再不甘于平淡。
"朕欲遣船队扬帆远航,行商海外,需一可靠之人掌舵,卿可愿担此重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