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承诺(第2/2 页)
而出:
\"陛下在上,臣乃保定府周家铺人士。\"
此言一出,如石落静潭,涟漪四起。
\"臣亦保定府人,齐家庄齐德隆是也。\"
\"海老四,永平府燕河城一介武夫。\"
\"刘文忠,蓟州鹿儿岭边陲之子。\"
一人带头,众人纷纷响应,眼眸中闪烁着能与龙颜共语的激动,仿佛这将成为他们日后荣耀的注脚。
\"家中光景如何?是否已成家立业?军营生活可还习惯?\"
崇祯帝边食糙米,边关切询问,言辞间满是体恤。
\"臣家境贫寒,尚未娶妻,然军营之中,得此白米之恩,已是万幸。
村中今冬,不幸饥寒交迫,已逝十数生命矣。\"
话语间,既有无奈亦有感激,道出了乱世之下的小民之苦。
保定府虽非贫寒之地,永平府却深陷苦难深渊,家父家母不幸离世,唯余孤影独存。
……
言及故里,众人纷纷揭开心扉,皆是一路坎坷,命运多舛。
虽历尽沧桑各异,却因地域之殊,共鸣愈加强烈,言谈间热情高涨。
崇祯帝端坐其间,宛若静默的春风,不言不语,仅以膳食为伴,侧耳倾听士兵们的辛酸与渴望。
这份深沉的关怀,让饱受风霜的将士们心头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归属与温暖。
卢象升隐身幕后,心绪难平。自湖广归京,崇祯帝之变化,宛若脱胎换骨,令人瞠目结舌。
谁曾想,那深宫高墙内的天子,竟能放下身段,与粗犷新兵同席共食,谈笑风生,此情此景,实乃前所未有之奇观。
“苦寒终有尽时,然在此之前,尔等需勤勉操练,朕亦将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敌寇猖獗,残暴无度,唯有将其一举荡平,方得天下太平。
尔等若信朕,不负朕望,朕必誓保尔等及家人温饱无忧,共享盛世繁华。
此誓,天地可鉴,朕心所系!”
崇祯帝糙米尽,语淡而志昂,其胸中壮志,令三军动容,拳握无声,士气骤变,黄得功亦觉,若帝令出,众将无惧赴汤蹈火。
膳毕,司礼监呈上如山奏章,崇祯遣卢象升等操演不辍,自返书房,勤勉国事。
次日,帝亲临训场,与新卒共历艰辛。新兵体弱,二十里环营长跑,初显疲态。然见帝身先士卒,轻甲疾驰,侍卫紧随,无一人敢言苦累。
崇祯汗流浃背,仍勉力前行,更以言语激励落后者,终使除却数十体不胜者昏厥外,余皆完成首训,毅力非凡。
自长跑至俯卧撑、仰卧起坐,崇祯无一不亲历亲为,其坚韧不拔,令全军敬仰。餐毕,又习兵法,号令、旗语、行军宿营,皆得要领。
继而刀枪剑戟,格斗技艺,帝亦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自此,崇祯除批阅奏章外,皆与将士同甘共苦,餐风露宿,谈笑风生,朝野之喧嚣远离,身心虽疲,心却畅快。
卢象升、周遇吉等将,初以为帝偶兴为之,未料半月有余,帝仍矢志不渝,无丝毫懈怠,皆叹服不已,心中暗喜,帝尚武风,大明复兴有望。
彼时,山陕孙传庭接旨双至,一为天恩浩荡,御笔亲封,蟒袍赏金,疑虑尽释;一为帝之密函,寥寥数语,却重如千钧:
“卿为山陕总督,全权在握,朕深信不疑,何须多虑?但行前路,勿负朕望!”
传庭读罢,感激涕零,疑虑尽消,即刻点兵三千,直捣裕王府,誓以忠诚报君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