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迅烈神铳!(第2/2 页)
为圣上分忧,微臣心已足矣。
况且,此遂发火铳之诞,非臣独力可成,实乃毕大人红夷火铳图纸之赐,若无此宝,臣恐仍陷迷宫,难觅捷径。”
宋应星对工部尚书毕懋康深施一礼,言辞间尽显谦逊与感激。
二者虽未谋面于前,然心灵相通已久,犹若故人重逢。
毕懋康之所以能执掌工部,实乃宋应星慧眼识珠,力荐之功。
更兼二人志趣相投,犹如伯牙子期,毕尚书于繁忙政务之余,常至宋府品茗论器,情深意笃,已成莫逆之交。
“呵呵,毕卿之《军器图说》,进展如何?”
崇祯帝含笑而问,目光轻扫毕懋康。
此言一出,毕懋康不禁心头一震,犹如惊雷过耳。
“禀……禀陛下,《军器图说》已近半成,尚需时日雕琢。”
他语带颤音,显然未料此事已为圣上所知,心中惊涛骇浪。
毕懋康暗自思忖,此书撰写隐秘至极,朝中无人知晓,唯对宋应星和盘托出。
此刻,他不禁侧目望向宋应星,眼神中既有疑惑也有释然,似在探寻是否老友泄露天机。
宋应星闻言,淡然一笑,轻摆首间,《天工开物》未及面世,已惊动崇祯龙颜,彼时他也是惊诧不已。
“善哉善哉,大明得二子,强军之梦可期!”
崇祯龙颜大悦,对侍立一侧的王承恩轻语,随即赐宋应星与毕懋康蟒袍各一袭,珍宝盈箱,以示嘉勉。
二人受宠若惊,跪拜谢恩,旁侧温体仁等辈,眼露艳羡之余,窃议赏赐之丰,似有逾制。
唯洪承畴神色自若,他曾在陕西执掌兵戈,深知遂发火铳之威,能挡风雨,增几分战场胜算,自是满心欢喜。
崇祯帝不以为然,心中暗忖:
内库充盈,皆锦衣卫抄家所获,珠宝如山。火器既成,若能减损将士性命,便是无上功德。
兴犹未尽,更命宋应星现场演示装弹射击,引得众人瞩目。
演示毕,崇祯帝环视众臣,语重心长:
“诸卿谨记,火器乃大明立国之本,然其研造之路,道阻且长。
遂发枪者,仅冰山一角耳,未来尚需我等共同努力,方能铸就辉煌。”
言罢,语意深远,引人深思。
陛下明鉴,遂发火铳之制,工部当仁不让,量产之前,务求工艺之秘,匠人皆需精挑细选,若有泄密之徒,定当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环顾四海,科研之术,各国门户未固,西方之人,假道传教,实则窥视火器之秘,企图渔利。
反观我大明,技术之交流,素来坦荡,铜铁铸炮之术,不慎外流,成西方之利。
然遂发枪于彼虽非稀世珍宝,陛下之虑,实乃高瞻远瞩。
毕卿深知圣意深沉,虽有微词,亦不敢稍有懈怠。
遂发火铳虽优于火绳,然其威力尚存不足。
陛下随即又启新思,欲令宋卿再攀科技之巅,试验新创之器。
此番对话,如春风化雨,既显帝王之英明,又彰科技之不息。
毕、宋二卿,皆感皇恩浩荡,誓将竭尽所能,不负圣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