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朱儁上钩(第1/2 页)
徐晃闻言,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语气中满是对过往忠诚与现状无奈的交织:
“想我徐晃,对赵风将军向来忠心耿耿,未曾有丝毫懈怠,却未曾料到今日竟会落到如此田地。
忆往昔,襄阳城破,赵将军欲接管荆州牧之职,奈何刘表固执己见,拒不让位。赵将军一时权宜之计,欲令我暗中行事,以除刘表,然我因另有要务缠身,终未行那悖逆之事。”
朱儁已经被郭嘉关了很久,对外面的局势一无所知。
很快他就从徐晃的话语中抓住了重点,刘表拒绝举荐赵风做荆州牧。
要知道,在东汉末年,由于军阀混战,州牧这种封疆大吏,一般都是由前任举荐的,因为其任命往往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和权力平衡。
因此,州牧的任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政行为,而是政治和军事力量对比的结果。
前任州牧在其任期内,可能已经与当地的士族、军队等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定的势力范围。
因此,由前任州牧推荐继任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继任者的合法性和地方的支持,有利于维持地方的稳定和秩序。
像刘表这样空降的州牧是很少见的,而刘表也是活生生的例子,得花费大量精力去掌控整个荆州,能力差的,甚至直接凉凉。
朱儁心中暗自盘算,目光在义愤填膺的甘宁与徐晃身上流转,一个大胆而精妙的计划悄然成形。
他深知,这三人皆是赵风麾下重将,手握实权,即便身陷囹圄,其在外之势力亦不可小觑。
若能借此时机,将这三人拉拢至己方,荆州之局或将因此改写。
而他自己,虽年迈体衰,对州牧之位并无觊觎之心,但身旁的少年刘辩,却正是那能够引领荆州走向新未来的不二人选。
正当朱儁思绪万千之际,张辽那冷冽的声音如同寒风般刺骨而来,直指徐晃:
“徐将军,你此言何意?莫非真要背弃赵风将军?”徐晃尚未开口辩解,甘宁已按捺不住心中怒火,愤然言道:
“背弃又如何?他赵风仅凭无端猜忌,便如此待我等,若我重获自由,定率汝南之众,誓破南阳,以雪此恨!”
甘宁之言,字字铿锵,激荡着朱儁的心潮。他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已波涛汹涌,暗自观察甘宁的神色,试图寻找一丝可乘之机。同时,他温和地劝慰道:
“甘宁将军稍安勿躁,或许赵风将军只是一时失察,日后自会明了真相。”
甘宁闻言,冷笑更甚:“一时失察?哼,这几日我所受之苦,岂是‘一时失察’所能概括?若他日再犯,我命休矣!”
张辽见状,怒不可遏,斥道:“甘宁,你怎可如此忘恩负义?若非赵风将军,你焉有今日之成就?”
正当气氛剑拔弩张之际,朱儁适时插话,以缓和紧张局势:
“张辽将军言重了,我等皆为大汉臣子,赵风更是当朝的大将军,何来背叛之说?”
张辽、甘宁与徐晃,三人心照不宣,敏锐地捕捉到了朱儁那欲擒故纵的微妙意图,见他表面上是拉拢,实则暗藏试探,不禁相视一笑,心中暗觉戏谑。
然而,这场戏码,他们还需继续精心演绎。
张辽随即应声而起,言辞恳切而又不失力度:
“昔日若无赵将军慧眼识珠,我张辽或许至今仍是一名籍籍无名的裨将,甘宁或许仍在水泊间漂泊为寇,而徐晃也难以摆脱县尉之职的束缚。是赵将军给了我们翱翔天际的翅膀,让我们得以一展所长。”
朱儁闻言,轻轻摇头,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张将军此言差矣。若非天子赋予赵风权利,他又如何能给你们机会。尔等所享之俸禄,所守之疆土,所率之兵马,皆源自大汉之恩泽,为汉室之忠臣良将也。”
张辽闻言,故作沉思状,似乎被朱儁的一番话深深触动,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仿佛真的在权衡利弊。
朱儁见状,心中暗自点头,随即话锋一转:
“赵风将军对三位将军的举措,或许源自一念之差,但其所作所为,已显露出不宜再居荆州之主位之态。”
张辽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反问道:“既言赵将军不宜,莫非朱公自诩为荆州之主的不二人选?”
朱儁微微一笑,轻轻摇头,目光温柔地转向身旁的刘辩:
“老夫已近暮年,岂能再担此重任?然则,弘农王刘辩,正值青春鼎盛,血脉中流淌着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