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刘邦偷兵 项羽断粮(第1/2 页)
守荥阳的本来有四个人,周苛、枞公、魏豹、韩王信,现在只剩下三个了,魏豹被周苛杀了。
周苛跟刘邦是沛县老乡,他和弟弟周昌从当年刘邦起兵就加入到军中,周苛更是刘邦忠实甚至有些疯狂的追随者。周苛认为魏豹曾经背叛过刘邦,跟这种反复之人难以共事(反国之王,难与守城),于是跟枞公合谋,把魏豹杀掉了。
枞公是什么来历史无记载。
荥阳被项羽攻下,周苛、枞公、韩王信全部被俘。
项羽很欣赏周苛的硬气,告诉他如果投降,让你做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大骂项羽,说项羽不是刘邦对手,还不赶快投降。
最后的结果是周苛、枞公被杀,韩王信投降。
(这里有两个人物有必要提一下,一个是周昌,几年后周昌会在刘邦继承人的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还有一个就是魏豹的一个女人,姓薄,史书未载其名,只称之为薄姬。现在魏豹死了,根据刘邦的习性,魏豹的女人们自然要全数收编了,几年后薄姬为刘邦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刘恒,后文会详细描述。)
荥阳是成皋的大屏障,现在荥阳失守,成皋岌岌可危,刘邦这次主动撤退了,当然这是逃跑的比较好听的说法。
刘邦和夏侯婴两个人从成皋北门出城,没有任何随从,夏侯婴还是负责驾车。成皋在黄河南岸,刘邦此行的目标是黄河以北的韩信,他又要把韩信的兵拉到黄河南岸。
依现在这种情形,刘邦与其说是调兵,更像是去投奔。而成皋自然也被项羽攻陷了。
韩信的军队就在黄河北岸不远,因为要应对项羽的小规模进攻。
刘邦来到修武(河南获嘉县),这个地方刘邦很熟悉,当年陈平就是在这里投奔他的。修武距韩信军营已经很近,不过他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在修武停住了。
因为现在天色已晚,深更半夜进军营,总是不太方便,更重要的,夜晚是罪恶产生的时间,所谓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虽然他和韩信关系很好,但是如今这种非常事态,万一…尽管不大可能,万一韩信有点什么想法怎么办,军队向来是看兵符行事的,而兵符在韩信手上。为了避免那个万一,刘邦一定要第一时间把兵符拿到手。
刘邦和夏侯婴在修武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两个人来到韩信军营门口,韩信张耳还没起床。刘邦自称是汉王派来的使者,尽管他完全可以证明自己就是汉王,可是如果那样,必定会引起震动,他要夺兵符的设想就落空了。
悄悄地进门,打枪的不要。
刘邦的相关使者证件肯定很全,因为他就是派发这些东西的。刘邦进入军营后直奔韩信的中军大帐,找到兵符、麾旗等等东西,韩信此时还在酣然大睡。
刘邦开始在军营中调动军队,兵符在手,他现在不怕制造出声响了,韩信、张耳也被外面的声音惊醒了,两个人出来一看,傻了,一个很像刘邦的人在军营里吆五喝六。
走近一看,还真是刘邦,没办法只好马上参拜。
刘邦没时间跟他们多说什么,把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整编到自己麾下,然后命令张耳继续在赵地招募士卒,命令韩信领着剩下的兵向东进攻齐国。
算起来刘邦已经逃跑三次了,一年半前的彭城,两个月前的荥阳,以及不久前的成皋,每次逃跑身边几乎都没什么人,然而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而且尽管最高指挥官离开了军队,但是整个指挥系统还能正常运作,不得不说神奇。
创造这一神奇的,是刘邦手下优秀的指挥官和谋士们,强力、忠诚,甚至如纪信周苛般甘愿赴死。但是说到根基上,刘邦自己绝对功不可没,因为这些将军和参谋等等,都是他一手遴选的。
刘邦把韩信的军队拿到手,准备渡过黄河,继续和项羽作战。刘邦高效的幕僚群此时又发挥了作用,一个叫郑忠的人建议刘邦不要急于南下,目前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与其过黄河跟项羽拼个两败俱伤,不如把项羽的后勤补给线断掉,效率高,损失小。
看来用人才济济来形容刘邦的幕僚群完全合适,之前去劝降英布的随何,劝刘邦陈兵宛叶的袁生,还有今天的郑忠等等,这些人绝对可以称得上远见卓识。可惜的是史书对这些人并无多余记载,除了寥寥几笔提到过随何。
断项羽补给线的任务一直是彭越来执行,这次刘邦来了一个比较大的手笔,派了两万人东渡黄河,支援彭越的行动。这两万兵的领军人物,一个叫刘贾,是刘邦的堂兄;另一个叫卢绾。
这位卢绾需要多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