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麻雀战来咯(第1/2 页)
外行看战略,内行看后勤。
一场战争表面上似乎比拼的是双方的战略规划和指挥能力,但实际上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后勤保障。
德国的战略无疑是强大的吧?而苏联的战略相对来说可能显得较为粗糙。
然而,最终德国却栽倒在了苏联脚下。
再看看美国的战略,简单直接,无非就是先派出飞机、坦克和大炮进行攻击,然后让步兵跟进而已,可结果又怎样呢?多少对手都败在它强大的后勤上。
有杠精可能拿抗美援朝说事,那你也不看看,我们先辈付出了多少代价,人家还是万里之遥呢,我们可是在家门口,还有苏联在后面,老美不敢用尽全力。
许多人认为鬼子侵略者的战略存在问题,这也是导致他们最终失败的原因。
确实如此,但战略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更为关键的是他们的后勤补给无法跟上。
别看抗战前期鬼子在短短时间打下半个华夏,结果到了抗战后期,鬼子侵略者的后勤供应严重不足,其战斗力因此迅速下降。有些鬼子在看到伟人所着的《论持久战》之后选择了叛变,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他们从书中看到了自己注定失败的命运!而伟人曾经说过,“抗日战争快不得”,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相应地,我们所需要付出的牺牲也就会越小。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古人早已明白后勤的重要性,拼的是消耗,看谁先倒下。
长城就是例子,有它在,多少异族被熬死在历史的长河里了,而许多现代人却还在那里胡乱评说。
如果真要让现代人在相同的条件下与古人交战,恐怕他们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心远他们有空间在,只要能不时的缴获鬼子的物资,那就意味着随身带着军需仓库,没有后勤之忧,只要专心打鬼子就够了。
杀鬼子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都记载在历史书里,心远刚好看过,最适合他现在情况的莫过于麻雀战。
麻雀战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常用的一种游击战术。
麻雀战的特点是灵活多变。游击队员像麻雀一样,忽聚忽散、忽来忽去,出没在敌人的周围。他们会利用熟悉的地形和环境,成群地组成战斗小组,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打了就跑,让敌人防不胜防。
在麻雀战中,战士们会选择有利时机,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如运输队、小股敌军等。
他们时而集中力量打击敌人,时而分散隐蔽,让敌人难以捉摸。这种战术充分发挥了游击战的优势,以较小的代价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损失,有效地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想必于红党先辈们,心远有后勤和通讯优势,缺点就是情报,毕竟没有群众基础,至于“系统”会不会有类似方面的功能,他也不敢保证,毕竟他对“系统”一直防备,阻止也也阻止不了,索性就少用,不想形成依赖。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没有情报,至少看过的历史书还有印像,大概的情况还是记得住的。
晋省这会就南部中条山那一带还在华夏掌控,在跟鬼子对峙,从38年到41年5月。心远在前面了解到的情况是现在是民国28年6月,也就是1939年6月。
其他地方基本被鬼子掌控了,城镇和交通要道都有鬼子把守,每个地方从几个鬼子到几个联队不等,再加上相当数目的伪军。至于之前的意外惊喜,估计是某个鬼子大队调动,结果被心远一锅端了,这样的机会估计以后不会有了吧。
鬼子对铁路还是很重视的,毕竟是主要运输途径。
华夏这时期的公路可不是后世的公路,多数是土路,对鬼子的重武器不是很友好。
铁路被偷袭了,鬼子肯定要提高防范。只是吧,心远偷袭的时候没救活口,鬼子也只能推测,肯定只能以常理推测偷袭者了,谁会想到心远这种情况啊,估计鬼子正调集大部队来扫荡这一带的反抗组织呢。
有鬼子要来,这无疑是给心远实施麻雀战创造了机会,如此一来,既可以吸引敌寇的注意力,又能使这一带的百姓免受其扰。
此外,现阶段的抵抗组织实力尚不如后来那般强大,抗风险能力有限,心远必须将敌寇引开,否则会心有不安。
心远他们顺着铁路往随意一个方向走,刚发生袭击事件,这段铁路在没修好前肯定不会通车的,至少得等几天吧。
鬼子肯定会调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