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王朝本质(第1/2 页)
对于王朝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朱元璋刘基在内,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想过去追究这个问题。
但是当杨炎提出这个问题来以后,所有人都来了很高的兴致。
这似乎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杨炎道:“还是以我们之前所说的矛盾推动发展的理论为基础,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人们的主要矛盾是与自然界的抗争,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所以,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便想办法去解决各种各样的矛盾,没有火,人们研究出了生火,没有衣服,人们编制出了衣服,从此不再需要衣不蔽体,没有房屋,人们学会了建造房屋,从此不再需要风餐露宿。”
“人们还造出了弓箭狩猎,发明了陶器作为容器,渐渐学会了圈养家禽和种植各种作物。”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们的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了。”
“这个时候,人们不仅仅满足生存需求了,开始有了一些储蓄,比如有了存粮,有了家畜,有了衣服,而这些,我们把他称为剩余产品。”
“剩余产品的出现,让人们得以摆脱朝不保夕,饔飧(yong
sun指早饭和晚饭)不继的生活,开始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其他活动。”
“与此同时,在满足生存需求的条件下,人们生产出来的剩余产品开始归自己所有,不再平均分配,私人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存量,衣物,家畜,房屋等等,也就意味着,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开始向私有制的生产关系转变。”
“而贫富差距,也在这个时候显现了出来,脑子灵活的,吃苦肯干的,肯定要比脑子蠢笨的,好吃懒做的,积累更多的剩余产品。”
“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生产出来的产品少得只够维持生存的时候,大家都没得选,但是当剩余产品出现了,大家就开始有了别的心思,谁都想过得更好,拥有更多的剩余产品,对吗?”
朱元璋和刘基点头。
同学们也是纷纷点头。
原始社会从公有制慢慢向私有制发展的过程,杨炎讲得很详细,深入浅出,让人很容易理解。
说到底还是人性的贪欲。
对于这一点,别说是朱元璋和刘基理解了,就是同学们也都理解了。
“同学们发现没有,主要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悄然转变了。”
杨炎的话,让朱元璋刘基还有同学们都是微微一怔。
他们听杨炎讲原始社会发展的历程听得入迷了,浑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杨炎继续道:“人们之间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与自然界抗争谋求生存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了贫富之间的矛盾。”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当社会上,一部分人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他们就不想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了,他们便转而想要从事更为轻松的脑力劳动或者是直接不劳动。”
“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温饱思淫欲。”
“于是这一部分拥有更多剩余产品的人们,就开始用剩余产品,去雇佣那些没有剩余产品或者剩余产品少的人们,来给自己劳作,而他们自己则是抽出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其他活动。”
“可是,这个时候,那些拥有更多剩余产品的人们发现,与其自己劳动,还不如奴役他人劳动获取得更多。”
“于是,他们就开始扩大生产的规模,雇佣更多的人来为自己劳动,积累的剩余产品也越来越多,同时也占有越来越多的田地,家畜,以及各种用于生产的工具等等,这些用于生产的物资,我们称之为生产资料。”
“如此一来,贫富差距愈发的明显,整个社会也开始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富裕的人们通过奴役贫困的人们获得的利益和权利越来越多,并对贫困的人们被奴役也日益加深。”
“那些通过奴役他人,从而拥有更多剩余产品,占有更多生产资料的人们,我们称之为奴隶主,而那些没有生产资料,只能隶属于他人,出卖自己劳动力谋求生存的人们,我们称之为奴隶。”
“至此,原本人人平等的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的提升,剩余产品的出现,就衍生出了两个充满矛盾的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精彩!
刘基目光湛湛,忍不住想要拍案叫好。
从人类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开始,一步步的推演,竟然推演到了奴隶社会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