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理论指导实际(第1/2 页)
从古至今,民乱从来都是一个朝代走向衰亡的预兆。
而且现在是太平世道,又怎么能纵容民乱呢?
这一次杨炎是不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面对朱标的疑惑,杨炎道:“所以说,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知识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各种事物的内部矛盾各有其特殊性,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本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乱世之中的民乱,是广大穷苦百姓被逼得不得不奋起反抗,和这一次利用灾民的力量去激化矛盾,本质上是不一样。”
朱标认真倾听,一如三年前的样子。
杨炎道:“第一,矛盾的主体不一样,乱世中的民乱,是被逼无奈的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和朝廷,这个时候,朝廷和地主阶级是站在一起的,而这一次赈灾,朝廷是和受灾的百姓们站在一起,对抗地主阶级。”
“第二,目的不一样,乱世中的民乱,是想要推翻当前的朝廷和地主阶级,改朝换代,建立新的政权,而这一次赈灾利用灾民去对抗地主阶级,其主要目的,是去激化矛盾,从而逼迫地主乡绅妥协,平价卖粮,减少土地兼并的发生。”
“第三,性质不一样,这一次利用灾民的力量,是朝廷有组织有纪律的谋划,从始至终,朝廷都是紧紧依靠着灾民,和灾民站在一起,走的是群众路线,所以并非民乱。”
听罢杨炎的分析,朱标重重的点头。
豁然开朗。
三年了!
三年了!
他终于再一次体验到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了!
杨炎道:“我们弄清楚了这一次赈灾主要矛盾以及他的特殊性,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了!”
“我们的目的,是将地主手中的粮食拿过来,要么捐赠,要么平价卖粮,对吗?”
朱标点头。
杨炎继续道:“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必须将矛盾激化了,只有当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才能逼迫地主阶级做出让步。”
“所以朝廷必须借助灾民的力量去激化矛盾呢?这就是具体的策略了。”
“首先,就像你前面说的,朝廷先礼后兵,要求地主乡绅协助赈灾,要求不过分,也不苛刻,可以捐粮,但也可以按照正常年份的粮价买粮给朝廷。”
“你前面也分析了,对于朝廷的这个要求,地主乡绅吃准了朝廷不敢明目张胆抢他们的,所以必然想方设法想要糊弄过去。”
“这个时候,朝廷也确实也不能明着去抢他们的粮食,因为这样会将矛盾转移到朝廷和地主阶级上面,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就要借助灾民的力量。”
朱标已经听入神了,目光灼灼。
“如果放任灾民进城闹事,那必然会引起混乱,甚至会殃及其他无辜百姓,局面将难以控制,所以必须要讲究策略,讲究方法,精准的切中主要矛盾。”
“对于地主乡绅,他们当中谁糊弄的,那朝廷就派人在他们家门口挂上两个灯笼,一个写上家国兴亡,一个写上匹夫有责。”
“紧接着,再放灾民入城乞讨。”
“朝廷命令规定,只准向挂有‘家国兴亡,匹夫有责’灯笼的人家乞讨,不得叨扰其他百姓,违令者斩!”
“如此一来,两个矛盾的主体就会准确撞到一切,从而使矛盾不断尖锐化。”
“你可以想象得到挂上灯笼之后,放灾民进城乞讨的画面吗?”
朱标不由自主的颔首。
那个画面,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到。
饿疯了的灾民,在打开城门的那一刻,蜂拥而上,向挂有两个灯笼的宅院涌去,很快就能将地主乡绅家的宅院围得满满当当,水泄不通。
乞讨声,哀嚎声,愤怒声,敲门声,咒骂声……闹哄哄一片。
地主乡绅们大门紧闭,缩在家里,听着门外越来越大的吵闹声,如惊弓之鸟……
杨炎继续道:“如果仅仅是这样,地主乡绅的宅院恐怕一夜之间就要被灾民们洗劫一空,演变成一场抢粮暴乱!”
朱标点头。
在饥饿面前,人性都会被泯灭,凄惨如易子而食都会发生,更何况是暴乱?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朝廷的宏观调控了。”
“朝廷需要从当地各省府抽调军马,全方位监管灾民乞讨,立下铁律,一不准杀人放火,二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