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富强他奶奶个锤子!(第2/3 页)
后在打情骂俏,徐妙云感觉自己应该找个地缝钻进去。
其实刚刚徐妙云也想说,要不带我一起?可是话到嘴边,急忙咽了回去……
……
翌日,奉天殿。
当朱标将增加一场大考,以及这场大考的考试方式说出来的时候,整个朝堂瞠目结舌,鸦雀无声。
在场的都是昨天刚刚阅完卷的三品以上大臣,歇了一晚上后,这才刚刚缓过来了。
可现在,刚刚缓过来的他们,又被太子的话给惊到了。
好大胆的法子!
不仅要史无前例的增加一场大考,而且这场大考的方式更是闻所未闻。
众大臣表情各异,有惊愕,有傻眼,有思考……
短暂的安静之后,是议论纷纷。
大家都是经年老臣,自然理解太子的意思和意图。
经过一开始的震惊之后,细细一想,便能够发现,此法虽然新奇,但却非常的有效,而且似乎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非要说有毛病,那便是太大胆了,竟然完全跳脱了传统的文化。
这一次,又是孔孟的忠实拥趸钱唐第一个站了出来。
“臣斗胆请问,殿下认为农桑知识,还有什么母猪的产后护理,这是读书人该做的事情吗?这是读书人该去学习的知识吗?用这个来考核读书人,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钱唐直言直语,朱标也不恼,依旧儒雅的道:
“那我请问钱老,朝廷录取进士所谓何用?是不是为国为民效力?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作为朝廷的官员亦或是地方的父母官,如果他连最基础的民生知识都不懂,他如何敢言爱民如子?又如何做好民生工作?”
“退一万步讲,如果没有农桑,你每个月领的俸禄,从何而来?你且说说,农桑知识如何无用?”
“这……”
面对朱标的反问,钱塘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想了一会,钱塘解释道:“臣并不是说农耕知识无用,臣只是说,读书人有读书人的考量,用这些知识考量他们不合适。”
不想这时,朱元璋却开口了:“钱唐,你熟读孔孟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你不是天天把这话挂在嘴边吗?既然民为贵,那老百姓们从事的知识,怎么就比孔孟经典低贱了呢?”
“这……”
钱唐不禁老脸一红,彻底哑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确实喜欢把这句话挂嘴边,用以劝谏皇上。
但是没想到,有朝一日竟然被不喜欢这句话的皇上用这句话来训诫他。
口口声声说心怀百姓,到了关键时刻却忘记了百姓。
钱唐突然感觉,自己刚刚的话,让自己成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模样,不由得一阵愧疚。
“父皇所言甚至!”
朱标顺着朱元璋的话道:“唐朝香山居士白公有诗曰:‘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公尚且如此,我们读书人,又有何功德,去轻视农桑?”
“农桑乃立国之本,我朝录取进士,考核这些知识,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朱标引经据典,铿锵有力的话语落下,朝堂上一众大臣不约而同的纷纷点头。
钱塘此刻,更是羞愧得无地自容。
他是孔孟的忠实拥趸,所以当新增的考试完全摒弃了孔孟之学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肯定是反对的。
但经皇上和太子这么一说,他发现自己错了,错得离谱。
“老臣惭愧!”
钱塘耿直如铁,有错就认,挨打就立正,大大方方的认错。
见到钱塘低头,朱元璋暗自得意,嘴角已经压不住的往上翘,中气十足的道:“咱标儿说得对,种地都不会,谈何体恤民情?谈何搞好民生?谈何做好一方父母官?”
“太子英明!”
群臣不约而同的高呼。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问道:“谁还有什么意见没有?”
“臣无异议!”
刘基第一个站了出来。
“臣等亦无异议!”
钱塘和众臣跟着也站了出来。
“好!”朱元璋笑道:“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就照太子说的办!”
“遵旨!”
百官回应。
朱元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