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沙县性天寺的传奇》(第1/2 页)
在沙县的东郊,有一座风景秀丽的性天峰,海拔351米。山上绿树成荫,怪石嶙峋,一条蜿蜒曲折的石砌古道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共有二十八道弯,故而这里被人们称为“二十八曲”。而在这性天峰的峰顶,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庄严肃穆的性天寺。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性天峰原本是一只神通广大的猴精所化。这只猴精生性顽劣,好动不驯,常常在周边惹是生非,搞得当地百姓不得安宁。百姓们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
有一天,观音菩萨云游至此,听闻了猴精的劣迹,心生慈悲,决定要收服它,以保一方平安。她施展法力,变出一根铁链,将猴精紧紧锁住。猴精虽奋力挣扎,但无奈观音菩萨的法力高强,它始终无法挣脱铁链的束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流转,那根铁链竟然渐渐化为了二十八道弯弯曲曲的古道,盘绕在性天峰之间。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一位云游四方的高僧路过此地。他被性天峰的秀丽景色所吸引,更感受到此地蕴含着的浓厚灵气。高僧心想,这是一个绝佳的修行之地。于是,他决定在峰顶修建一座寺庙,以弘扬佛法,度化众生。
高僧历经艰辛,四处化缘,终于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和材料。他带领着工匠们,一砖一瓦地开始建造寺庙。经过多年的努力,寺庙终于落成。因寺庙位于性天峰上,故取名为“性天庵”。
性天庵建成后,香火逐渐旺盛起来。许多信徒纷纷慕名而来,在此虔诚礼佛,祈求平安。寺庙里的僧侣们也秉持着慈悲为怀的信念,为周边的百姓们排忧解难,做了许多善事。
话说有一年,沙县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旱灾。连续数月滴雨未下,田地干裂,庄稼枯萎,百姓们面临着严重的饥荒。性天庵的僧侣们心急如焚,他们每天都在佛前诵经祈祷,希望上天能降下甘霖,拯救苍生。
主持大师更是日夜不停地为百姓们祈福。一天晚上,主持大师在禅房打坐时,突然进入了一种奇妙的境界。在他的梦中,观音菩萨现身了。菩萨慈悲地看着他,轻轻挥动手中的柳枝,洒下了几滴甘露。主持大师醒来后,心中若有所悟。
第二天清晨,主持大师召集了全寺的僧侣,告诉他们自己的梦境。他认为这是观音菩萨的启示,于是决定带领僧侣们举行一场盛大的祈雨法会。
法会当天,性天庵里香烟袅袅,诵经声不绝于耳。僧侣们和众多信徒们一起,怀着虔诚的心,祈求上天降雨。就在众人齐心协力的祈祷下,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不一会儿,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干裂的土地尽情地吮吸着雨水,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跪地感谢上天的恩赐。
这场及时雨拯救了沙县的百姓,让他们度过了难关。从此以后,性天庵的名声更加远扬,人们对这座寺庙充满了敬畏和感激之情。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性天庵经过多年的风雨洗礼,已经略显破旧。这时,有一位富商听闻了性天庵的传奇故事,深受感动。他决定出资对寺庙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
在修缮过程中,工匠们精心设计,在古道上增添了观音亭、八仙阁和观梅亭等建筑,使整个景区更加错落有致,清幽典雅。寺庙的殿宇也进行了重新修建,斗拱重檐,飞甍高耸,彩绘雕饰更加精美。
修缮后的性天庵焕然一新,更名为“性天寺”。
性天寺的大雄宝殿分上下两厅。下厅供奉着弥勒佛和韦驮,两侧是威风凛凛的四大金刚。上厅正中供奉着三宝如来佛,佛前是慈悲的观音菩萨,傍侍着善财童子,两边列坐着十八罗汉。厅左右两侧则供奉着地藏王和达摩祖师。观音殿正中供奉着金身千手观音菩萨,背后是三位开山祖师。
性天寺常年香烟缭绕,晨钟暮鼓,诵经之声不断。每到重要的节日或庆典,寺里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书生来到了性天寺。他名叫李明,是沙县一位饱读诗书的才子,心怀大志,渴望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李明登上性天峰,走进性天寺,虔诚地在佛像前上香许愿。
在寺中游览时,他偶然遇到了一位老和尚。老和尚目光炯炯,神态慈祥,与李明交谈起来。老和尚询问李明的志向,李明恭敬地回答道:“大师,晚辈一心想要考取功名,为国家和百姓做些事情。”老和尚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施主有此志向,实乃难得。但仕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需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可急功近利。”李明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老和尚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