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过年(二)(第1/3 页)
农业方面的问题,刘一凡也考虑了不少问题,化肥有点不足,所以就开始研究土化肥。种子问题也算基本解决了,有马克这家伙可以提供支援,保证种子不会太次了。现在唯一的问题,那就是引水上山,虽然最近几年的天气很好,雨水也足。但是说到底这还是靠天吃饭,这样的地方一旦天气有个风吹草动,很容易造成减产甚至绝收。所以当今之计,必须要未雨绸缪的准备好灌溉系统,这才是能解决看天吃饭的情况。
虽然现在对刘一凡来说投资有点大,但是一旦遇上干旱总不至于束手无策的好。换句话说,那就是他们的收入更加有保障。
总之现在刘一凡已经开始,为未来构画了一个非常宏大的蓝图,这个蓝图很大,他为此还要做出了很多努力。
包括已经找西安农研所的教授,获得各式各样的技术支援。比如:新的葡萄苗子,牧草种子,甚至他还希望能弄到一些种畜,以便发展养殖业。
刘一凡的宏伟蓝图也感染到了村民们,他们也期待着村子里的发展,但是他们心中也存在着不小的忧心。
虽说刘一凡做这些,对他们很有帮助,但他们也怕不成功,要是不成功,他们的日子就会更不好过了,这里有不少人,把自己的身家都压上了,不成功就成仁了。
在大家惶惶不安中,春节来临了,大家就没有再多想了,过年是大事,一切等过完年再说。这里的人们非常重视春节,也有许多习俗,但是与后世相比,过得简单了一些。
但是也有一种别样的热闹,是刘一凡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让他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新年。
过年时,陕北的地主家照惯例,一定会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再做点豆腐,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
不过王家村大部分是qiong
ren家,只能做点豆腐,吊挂粉条,在向杀猪的地主家买点肉,这就算一年吃的最好的几天了。
这还是生活好的,但是生活再不好的也要弄点豆腐,吊挂粉条。
要不一点年味都没有了,所以在没钱的人家,在过年的时候就是借钱,也要准备点豆腐和粉条。
怎么也要让老人和孩子们过个年啊!
刘一凡在王家村,看到不少家都是这样,心里有点酸酸的。
他还让王铁蛋偷偷的给了几家特殊困难的人家送了点吃的。
但是他没敢送肉,这土匪的事,就给他一个教训,做事还是要低调点好啊!
他可怕在让人盯上了,这一回他都吓怕了,在来一回他可受不了。
这更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合作社搞好,这样大家过年就都会吃上肉,穿上新衣服了。
这天到了腊月二十七,这里家家户户都会蒸馍馍,在刘一凡眼里这就是俗称:馒头。
在刘一凡的眼里,只不过从白色馒头就成了huang
se馒头。
从白面变成了糜子面和黍子面吧了,但刚出锅时,也是很香的,因为面是用石磨一点点磨出来的,纯手工的。
比他在现代吃的用机器打磨出来的白面,做成的馒头好吃不少,有谷物原始的香味。
王家村家家户均会蒸上几笼子黄馍馍,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
说老话说从二十七开始到十五,都不做面的说法,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说是老人传下来的。
过年前王家村的妇女们都会成群搭伙,去赶集为家里老人和孩子买过年穿的新衣服和新鞋袜。
平时不怎么出门的老年人,也会跟着去,买一些红色纸、过年的贴墙上的年画等等。
刘一凡也把王奶奶拉上了,去了城里,大大采购了一翻。
买了一大堆过年的年货,还买了平时能用上,不能用上的。
他想他不怎么回来,趁这个机会,多买点,省着王奶奶平时不舍得买,苦着自己。
要不是王奶奶看不过去,阻止他,差点都要把街上所以有的能吃的能用的都搬回家。
刘一凡是想平时王奶奶一个人,他也不能老回去,就想趁这个机会把奶奶能用让的都给买回去。
刘一凡自从父母双双过世以后,已经好几年,没有好好过个年了。
今年他又找到了过年的气氛了,这乡下的过年,就是比城里有意思多了。
这里的风俗也很有意思,和他过年的风俗一点也不一样。
但是就是太累了,这里的风俗比他过年时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