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琴韵(第1/3 页)
古曲《清水谣》最早源自于百年前归隐黄州的老者所创作,以寒江做背景,以垂钓江上的空境为线,清雅悠长又不失分寸,平淡俊逸又不失刚强,和谐优雅,乃是传世古曲中的名作。黄州明月湖的歌姬都会这首古曲,以花颜姑娘弹奏最佳。今日听到词曲,戴云可以感觉到那位归隐老者的心境,仿佛面对面一般,此时的花船已到湖心,清风吹拂着他的面庞,他内心的燥热和不安一扫而光。听完此曲,戴云想起一首前人所创作的熟悉的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伴随着一曲终了,这首《琴诗》还是被戴云轻声吟诵出来,听得在一旁的清雅和谭丽一惊。
谭丽笑着说:“戴公子,音在琴弦,意在弦外,果然懂琴知琴,可否请公子弹一曲?”
花颜姑娘在旁附和道:“戴公子的琴艺定然很高,可否赐教?”
戴云尴尬一笑,正要说话,清雅笑着说:“谭小姐,花颜姑娘,公子曾亲自教授过婢女弹琴,小女子愿献丑一曲。”
谭丽愣住了,花颜姑娘笑着点头,想要知道清雅的琴艺。
戴云也是被清雅的话镇住,站起身示意清雅坐下抚琴。待到清雅坐下来,扫视一圈,开始抚琴,一曲《高山流水》缓缓地从她的指尖流出。
《高山流水》古曲最早记载为战火连年、诸侯之间相互称霸、人才辈出的春秋时期,古曲背后相传有一个典故,据传先秦的琴师伯牙在一次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然能领会这是描绘“峨眉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呼:“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后钟子期死,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琴,就有了高山流水之古曲。
琴声一起,戴云目不转睛地盯着清雅的抚琴指法,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其委婉幽远的意境。整个人仿佛置身于山间静听流水潺潺之音,观落入凡尘的飞瀑,清幽静谧之感油然而生。甚至可以感受到清雅的呼吸声,或许是站得距离过近的缘故。 清雅的抚琴手法和黄州当地的琴师不同,颇像北方秦国的抚琴手法。
听着清雅的古曲,谭丽脸上显露不悦之色,心中思量:“没想到这丫头倒是一个抚琴的高手,《高山流水》这样的古曲能弹得如此之好,在黄州城鲜少有人与之匹敌。”
最后一个音符弹完,戴云笑着拍手,“清雅弹得真好!”花颜姑娘随口问了一句:
“清雅姑娘,可是秦国人?”
“花颜姑娘,为何这么说?”谭丽满心疑惑。
“北方人抚琴与黄州当地抚琴的手法不同,《高山流水》弹得甚好,若清雅姑娘是秦国人,为何流落到黄州?”花颜姑娘说道。
清雅满眼含泪,低声说:“此乃本女子的私事,不方便透露。”
戴云干咳一声,挥手示意清雅退后。清雅乖巧地站在他的身后。
“花颜姑娘不要再逼问清雅这丫头了,清雅却为秦国人,秦国连年对外发动战争,许多流民因逃难进入黄州。这些流民虽为秦国人,只要进入黄州就是康国的子民,有田地可耕种,生活有保障,日后定会为康国拿起兵器对抗秦国。”戴云严肃地说着。
戴云冲着谭丽施礼,说道:“谭小姐,戴某有一事相求,城外清风坡有大片未开肯的荒地,谭小姐可向刺史大人建言迁徙部分流民到清风坡开垦荒地自力更生,如此流民的安置问题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
谭丽点头答应,“戴公子为流民请命,当真是负有青云之志的大丈夫!奴家自会将公子的建言向家父讲明。”
清雅笑着说:“接下来该谭小姐抚琴了!”
谭丽尴尬一笑,“奴家琴艺不精,就抚一曲《霓裳羽衣曲》。”花颜姑娘拍手叫好。
戴云看着谭丽,心想:“这《霓裳羽衣曲》倒是配合歌词一起弹,莫不是花颜姑娘要跳舞。”
花颜姑娘正是谭丽抚琴的伴舞,曼妙的舞姿,配上谭丽的歌声,仿佛一曲天籁之音。
“晨雾飘渺听山泉
谁在林间 如泼墨画面
深秋霜降那天
芒草染白山边
又是谁古道走远
是你穿越了九重天
一再许愿 听不进劝
传说几世不变
我依旧是那个少年
故事鲜艳 而缘分却太浅
我的爱恋 竟如此的明显
我不停的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