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梦》(第1/3 页)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家喻户晓的俗语,即白天思考的问题放不下的,晚上睡觉都会梦到,也就是说,梦是白日里大脑思考活动的延续,用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解释梦时,它是人在睡眠时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脑海中的表象活动,也即人在睡眠时,人的大脑有时还处于活动当中,这个睡眠状态下的大脑活动便是梦。古代人类的先哲把梦视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延续,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著有《梦的解析》一书,开启了他成为心理学鼻祖的声誉,尽管他对梦的解析很多无法通过实例去验证,但是他促进人类认识梦有了新的思路,因此现代学说中,也把梦视为一种心理活动。
梦,几乎所有人都有经历过的,甚至有人用现代学术方式对梦进行分类,最为典型的为生理梦,即由人的生理状态触发而成的梦,如青春期男女会有性梦。再者是情绪梦,如一个弱小的学生在学校受欺负后,晚上会做梦自己变得强大从而可以打败他人,较为弱小的人有可能经常幻想有朝一日可以变得强大,在电影中也多这样的情节。其次便是清醒梦,人在半睡半醒状态下的梦,一般情况下,做梦者有时还会时不时的发出傻笑的声音,如人们睡觉时听到床伴说梦话等。还有一种梦犹如人们常说的白日梦,现实生活中急切求而不得的事物,反映在睡眠时的梦里得到,以求自我满足的梦,以前便经常有这样的白日梦,幻想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乃至有特异功能去锄强扶弱,铲奸除恶。
古人没有科学手段去解析何为梦,但是《周公解梦》却流传至今,这个解梦现在看来不够科学,但是科学引入中国以前,还是蛮有市场地位的,毕竟是根据先人经验来解释梦境的。《梦的解析》作为近代研究梦成因的名作,同样被证明是不够严谨科学,但是它却开启科学研究梦的新思路,而且也促进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术课题。从学术角度去分析,梦属于人心理活动和精神的一部分,梦的形成是因为人会急切的想要在当前形态下求而未得的事物,是人的大脑皮质思考活动延续,是继续思考未得、未有的事物及未实现的状态。
从古人留下的墨宝来看,以及现代心理学对梦的解析,梦所代表的意象是人们寄托美好情感的方式,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会在梦中得到释怀,如我们常用的梦想一词,如殷切期望能得到的情人谓之梦中情人。所谓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作为美好愿望的寄托方式,梦自然而然多出现在诗词歌赋中,也经常出现在现代的影视及音乐文学中,古之伤心人秦观有“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经常混迹于烟花场所的风情浪子杜牧感慨“十年一觉扬州梦”,张九龄望月思念亲人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一生致力于抗击敌人收复故土的辛弃疾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气概,有关梦的诗句数不胜数,在此分享几首颇有意境的梦诗。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这首词的大意是作者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听到遮住窗户的帘子被秋风吹的飒飒作响,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经漏干净,坐起来抑或平躺着,内心的情绪都无法平静,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一般,自己一生算下来犹如做了场梦一般,以前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醉梦中道路平坦亦无忧愁,别的地方不能去。从这首词大意可知,沦为阶下囚的李煜,想到自己人生像做梦一场,也深刻领会到唯独在梦中寻找慰藉,深刻的反映出李煜无以言表的囚居心境和凄凉状态。《乌夜啼》是南唐后主李煜成为阶下囚后的作品,作者是诗词爱好者很熟悉的五代词人,是典型的“国家不幸诗家幸”的代表人物,他高高在位时创作的作品多是宫闱美好生活且带有闺怨气息,沦为囚徒后写的词作却被评价为士大夫之作,在词作中充分展现了内心深刻最为真实强烈的情感。
李煜的词,妙处就在人们都能明白他写的词,但是读者难以与之共鸣,因为世间难有几个能有类似他经历之人,因此读者只能感受他的词,而不能身同,注定无法产生共情,但是都能理解他词真是深刻,浅显的语言创作出难以言喻的情感。这首词中最美的句子是“世事漫流随水,算来一梦浮生”,其实也就是人生如梦的变体,只不过是如李煜这般经历的词人方能道出,或许成为有些人最爱的词句,就李煜的词来说,有人喜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有人喜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