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自然也是出于“天理”。接下去,他继续阐明日本何以能够征服“###”(即中国):
详察世界地理,可知万国,是以皇国为根本矣。皇国,确为万国根本。愿论其详。
由皇国而征服外国,顺势而易取;而外国欲攻皇国,逆势而难攻。之所以皇国易出而他国难进,事出有因焉。当今之世,国土最辽阔,物产最丰饶、兵革最强盛者,首推###国,岂有他哉。###国虽与皇国比邻密接,而欲倾全国之力加害皇国,###则无良策矣。若有强梁君主兴师动众入侵,如元朝忽必烈动员全国兵力来犯,而皇国则丝毫不足惧之,而彼国却自招损失。故一度来犯,不敢再三,此不待费词矣。而皇国征伐###,若能进退有节,不过五年七年,彼国必定土崩瓦解无疑。因皇国出兵固需不少军费,而彼国却劳民伤财甚巨,必不堪也。且其国人必晕头转向,疲于奔命,莫知如何。故皇国若要打开他国之门,必先以吞并###为肇始。如上所述,###以其强大,犹不足与皇国为敌,况其他夷狄乎!此皇国天然具备混同世界之形胜也。故此书首先阐明攻取###之方略。只要###入我版图,其他如西域、暹罗、印度亚国,咿里呱啦,茹毛饮血之徒,必渐渐敬畏我之威德,低首下眉,甘称臣仆。是故由皇国来混同世界万国,非难事也。(第50~52页)
同时,佐藤信渊也懂得,仅仅这些还不足以成事,他指出:“欲经营域外,必先强盛内地,若其根基不牢,即便枝叶繁茂,亦有摧折之患。故需讲清日本全国之地理,阐明山海之形势。”他提出了建立新的以“王都”为中心的全国行政区划方案,认为当时的江户是建立王都的理想之地,江户应改称为“东京”(后来江户果真改为东京),而浪华(今大阪)则为“西京”,作为“别都”,此为东西两京,然后设立十四省府。认为这样一来,全日本即可令行禁止,“征服他邦”之事才能提上议程。“东西两京既设,《经济大典》之法既行,全国人民既安,物产开发,财货多贮,兵粮满溢,武器锐利,船舶充足,军卒训练有素,而后方可兴海外之事也。”
接着,佐藤信渊进一步论述了如何“攻取”中国的方法和步骤——
经略他邦之法,宜从薄弱处攻取。当今世界万国之中,皇国最易攻取之地,非###国的满洲莫属。所为何也?满洲之地,与我日本之山阴及北陆、奥羽、松前等,一水之隔,凡八百余里,相对而望,可知满洲为容易侵扰之地。侵扰时应以防备薄弱处下手,西有防备时则扰东,东有防备时则扰西,如此必令它东西奔走相救。在左奔右走之间,必可窥知虚实强弱。而后可避实就虚,避强攻弱。未必动用大军也,暂时可以轻兵骚扰之。满洲人有勇无谋,###人胆小怕事。稍有敌情,则兴师动众,令人困马乏,财帛糜费,不待言也。何况由###王都至满洲海岸,复来往去,沙漠辽远,山峦险峻。所以皇国征讨之,仅隔一百六七十海里,如顺风扬帆,一昼夜可抵达南岸。无论由东还是由西出发,舟行均甚为顺畅。若###人以大众防守,我国军士则窥其空虚之处,乘虚而入,即取之也。如此,黑龙江地区,将悉为我之所有。得黑龙江诸地后,宜施产灵法教,大施恩德于北方夷人,使之抚纳归化,对彼之夷狄行使皇国之法,抚纳统辖而逐渐向西渗透,则取得混同江(指松花江——引者注)一带亦容易也。再得吉林城时,则###、鞑靼诸部必闻风而动,依附归顺焉。若有桀骜不降者,则兴兵讨之,此亦易如反掌也。鞑靼既定,盛京(今沈阳——引者注)亦危在旦夕,###全国必为之震动。故皇国征讨满洲,成功虽或早或晚,但终归皇国所有,此乃必定无疑也。且不仅取得满洲,###全国之衰微亦自此而始。
数百年前日本民间文化人的(4)
既已取得鞑靼,朝鲜、###随后可图。兹述其详。满洲之最北端,有条大河,名曰黑龙江。此大河入海之处,与我虾夷之唐太岛仅十余里海水之隔。此处距###的王都北京城七百里,如飞脚疾走,凡###十日即可到达。然至###以此地为枢要,在名曰齐齐哈尔之处构筑城池,由###北京派来将军一名,率军卒镇守。故唐太岛北部,###人居住者不少。彼处位于北极出地五十五度之外,气候寒冷,谷物难生。土人以鱼类、鸟类、草根、树皮等为食,与我虾夷人无异。又军士之食粮,又须自###内地遥遥搬运来,常以食物缺乏所困。故此地喜爱米谷甚于金玉。而我奥羽及古志等诸州,盛产米谷,常以食之不尽至腐烂为忧。以有余而济不足,符合产灵之法教也。今运送北州之余米,储藏于虾夷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