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不能打大仗的明军(第1/2 页)
李锦在离开长沙之前,单独见了章旷,他们这些人都有治郡经验,如果能他们能帮大顺治理州县的话,能给李锦他们省很多事。
至于为什么是章旷,因为这些人中,除了他,李锦谁都不认识,这个章旷好歹他们在开战之前还见过一面。
这个章旷是南直隶松江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来一直在湖广做官,抵抗农民军、整饬兵备、安抚百姓,也还算是个能吏。
李锦让人把章旷带到府衙后堂以后,解开章旷身上的绳子,两人坐定以后,李锦直接开门见山说道:“章大人,我想统合江南各方势力抗清,需要有人能帮我治理州县,积攒实力。”
“那李将军何不投效大明朝廷?”李锦本想劝章旷给他效力,没想到反被他呛一顿。
“大明朝廷?大明朝廷除了两百多年的正统,现在还剩下什么?养了一群骄兵惰将,鞑子一进关就望风而降,说句不好听的,眼下靠大明的残山剩水,救不了宗庙社稷。”
“你们弘光朝廷联虏平寇的结果怎么样?鞑子在北方剃发易服,投充圈地,慨然有鲸吞山河的志向,江北四镇和左良玉两部,又一下给鞑子带去二三十万青壮,完全就是资敌!”
章旷哑然,默默的说了一句:“厚饷养兵而兵益骄,高爵赐将而将益惰。”
“就这意思,大明已经没希望了,只是咱们汉人的衣冠宗庙还要保,否则对我们中华大地来说,就是百年沉沦,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下一个大明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李锦说到保存汉人的衣冠宗庙时,章旷的眼皮才动了动,问道:“李将军所说剃发易服,投充圈地是真的吗?”
“那还能有假?八旗鞑子在北直隶各府投充圈地,当地民户就变成他们的包衣奴才;江南现在各地百姓,也在反抗鞑子的剃发令!”
“大明立国近三百年,弊病重生积重难返,想要救百姓只有另起一套班子,扫除大明一切积弊,从头开始。我正打算以湖广为根基,纵贯天南,然后率军北伐驱除鞑虏!”
章旷来了兴致,问道:“那将军说说大明有哪些积弊!”
章旷愿意谈这些,就说明他还是愿意与顺军合作的,正好李锦也卖弄一下,后世经常混迹于贴吧、知乎等网络平台,看别人总结起来的明朝弊病。
“我只是个领兵之人,说说兵事吧,章大人也曾领兵,说不好的话,请章大人见谅!”
随后李锦就开始与章旷坐而论道:“大明各项制度肇基于太祖皇帝,而太祖皇帝出身寒微,想着不耗费民财而养兵,于是创立卫所制度。”
“卫所军护世代为兵,平时务农训练,不能从事其他行当,久而久之就成为军中将领的私奴,战力低下。等到嘉靖年间卫所兵已经不堪重用,只得改行募兵制。”
“转行募兵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大明朝以文御武,边镇各总兵都是只能统领自己本镇兵马,遇有大的战事从朝廷派员,抽调各镇兵马集合起来作战,从杨镐到洪承畴莫不是如此。”
“而朝廷派来的统兵文臣,大都是想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没有一人敢触及到大明兵制的要害之处!”
章旷追问道:“那将军看来,我大明兵制的要害之处在哪里?”
李锦没回答他,而是反问道:“明朝的各位总兵还有国初开平王、岐阳王那种‘将十万兵,横行朔漠’的能力吗?”
“大明每次在辽东与鞑子开战,如果是小规模的战斗,还是能占据上风。一旦兵马过万,基本上就没打赢过,这也造就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传说。”
“几次大战都是抽调九边各镇兵马,每次少则三四镇,多则七八镇,各镇总兵辖几千又互不统属,除了各将领的家丁,各部战力良莠不齐,没有人有协调指挥这么多部队的能力,再加上各边镇本就有矛盾,辽镇兵马转进如风,不败才有鬼了!”
“对了,再加上朝廷上下一味催战,皇帝苛责,御史言官弹劾经抚,根本没有长远战略规划,不可能把鞑子赶出去!”
李锦说的这些都是实情,章旷也无法反驳,只能点头表示认同,但是又想辩解道:“如果没有御史言官监督,边将掌握过多兵权,可能会拥兵自重,祸乱天下!”
“现在左良玉、刘良佐等人不是祸乱天下吗?不能御敌,只会虐民的军队,要了何用!弘光朝廷那群尸位素餐的宰辅,竟然异想天开,想要靠着一群残兵败将,挡住鞑子南侵的脚步。”
章旷也当了几年官,还在江北阻击过小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