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家国情怀!(第1/4 页)
刘三吾在原则问题上虽然古板,但是同样深谙为官之道。
一次,刘三吾陪洪武皇帝垂钓消遣。
不巧洪武帝钓的都是黄鳝,刘三吾钓的都是鲤鱼。洪武帝满脸不高兴,不冷不热地说:“坦坦翁,为什么你钓鲤鱼,咱钓黄鳝?看来,你比咱高出一筹啊!”
刘三吾连忙道:“圣明天子只钓龙,臣子钓鲤跳龙门。鲤鱼伴龙昌国运,定有贤臣辅明君。”
当然这只是个民间故事。
但这也说明刘三吾为人臣子的智慧,否则他也不能在洪武皇帝身边身居高位十数年,直到后来的南北榜大案,才被发配西北戍边。
他刚刚这一拜,除了因为真心佩服黄雄英的才学意外,当然还因为黄雄英皇太孙的身份。
试问,如果换作一个没有身份的普通少年,他刘三吾会吗?
大概率不会……
刘三吾刚刚那一拜算是刚刚皇太孙对他一拜的还礼,同时,也算是向朱元璋传达一个信息。
相对于皇孙朱允炆和老四朱棣,他站皇太孙朱雄英这边!
朱元璋看在眼里,自然是心满意足。
因为就是一向最讲究礼法,最为刻板,也是文官代表的刘三吾都毫无犹豫的选择他的大孙,大孙朱雄英就是储君之位的最合适人选,没有之一!
这一点,正好合了朱元璋的心意,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
燕王朱棣。
在大孙出现之前,他不是没有考虑过。
但是现在的朱元璋,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疑虑。
不过在正式把朱雄英册立为皇太孙之前,他还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把皇权大杖上的荆棘全部去掉,再交到大孙的手上。
他宁愿自己手上沾满鲜血,也不要他大孙手上沾上一丝。
他希望在他大孙手上的天下,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天下,他希望他的大孙能够成为一名完美的千古圣君!
可以说,他把原本放在朱标身上的期望,转到了大孙朱雄英的身上……
“大孙!”
朱元璋看着黄雄英,脸上的皱纹都化开了:“这些都是你自个想出来的?”
黄雄英也不能说这都是经过后世验证过的,只好有些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孙儿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瞎琢磨,只是一些浅见。”
“浅见?”
朱元璋轻笑了一声:“你这点浅见呐,怕是满朝文武,先不说能不能说出来,就是敢说的都没有!”
黄雄英笑道:“爷爷,也不能这么说,孙儿一介布衣,不像满朝文武需要顾虑那么多,所以也算是信口开河。”
“嘿!”
朱元璋嘿了一声:“你这臭小子还谦虚起来了!要这都算是信口开河,那你认真起来还得了?”
黄雄英:“……”
事实上,他确实是想要谦虚。
因为这改土归流并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后世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出来的,他只是在那么多人的智慧之上,稍稍做了总结和转述罢了。
这一套改土归流的方案,已经经过后世的实践证明,是确实可行,而且是效果显著的,不仅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还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边疆,版图开拓与巩固的重要政策。
所以,刘三吾挑不出任何毛病也属正常。
黄雄英正色道:“爷爷,我想请您帮个忙!”
朱元璋看了一眼认真的黄雄英,戏谑道:“哟,还真认真起来了,说吧。”
黄雄英道:“我想请您将这一套改土归流的方案呈给洪武老皇爷,并详细与老皇爷阐述其中利弊,希望老皇爷能够认真考虑,彻底治理西南土司的问题!”
事实上,土司问题到了大明的中后期更加的严重,在明朝万历年间,朝廷抗日援朝,又加上辽东女真的兴起,使得无法顾及西南,为了保证国内政权稳定,避免多线作战,只能对西南土司更是优待。
到最后直接导致土司势力过大,尾大不掉,使得最后的大明朝腹背受敌。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放心吧孩子,咱会如实跟老皇爷说的!”
黄雄英想了想,再道:“爷爷,这个方案就以您的名义呈报上去,千万不要提及孙儿!”
朱元璋一愣:
“为啥?”
黄雄英回道:“因为孙儿暂时还不想引起朝廷的注意。”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