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70节(第1/3 页)
</dt>
&esp;&esp;骆颜儿答应一声,便去安排。
&esp;&esp;朱允炆坐在椅子上,微微摇了摇头。
&esp;&esp;这里是大明,不是后世。
&esp;&esp;皇后说得也在理,宁妃、贤妃、骆才人,她们除了自己,再无所求,再无所依。
&esp;&esp;对于皇宫的妃嫔而言,最害怕的便是清冷与孤独,她们的要求其实并不多,有子女傍身,有自己偶尔的陪伴,这就够了。
&esp;&esp;茶送来了。
&esp;&esp;朱允炆端起茶碗,轻轻嗅着茶香,道:“才人可知道石灰石?”
&esp;&esp;“皇上怎么就问起这个?”
&esp;&esp;骆颜儿想到了什么,脸上的温柔少了几分。
&esp;&esp;朱允炆平静地看着骆颜儿,道:“才人或是不知,那石灰可并非只是药材,而是一种重要的矿产,将石灰、粘土、铁矿粉结合在一起,可以制备出水泥。而水泥与石子凝结,则可形成一种名为混凝土的存在。”
&esp;&esp;“以混凝土铺就道路,纵是雨天再大,也不会泥泞,行车马十分便利,还可将其用于城防加固,工事修筑,房屋修建,牢固如石。如今灾民入京师众,朕想借百姓之力,修两条混凝土道路,一条通往苏杭,一条通往北平……”
&esp;&esp; 混凝土路,要搞基建(三更)
&esp;&esp;骆颜儿脸上满是震惊,她虽是后宫之人,但也清楚南京至北平,隔着两千多里,如此远的距离,走过去都难,何况是修路……
&esp;&esp;“皇上,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尤有古河道可借,若是修什么凝土路,是否可依官道而建?”
&esp;&esp;骆颜儿担忧地问道。
&esp;&esp;朱允炆清楚骆颜儿担忧自己会滥用民力,劳役百姓,便解释道:“混凝土道路的修建与铺设,旷日持久,并非一年之功。才人无需担心,以财政养民,民力不竭,道路不止。朕打算用二十年时间,用混凝土路串联起主要场镇与边防重地。”
&esp;&esp;“可这样,岂不是耗费巨大……”
&esp;&esp;骆颜儿担心帝国财政吃不消。
&esp;&esp;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严肃地说道:“财政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就算是我们少吃几顿饭,这路也必须修出来。”
&esp;&esp;骆颜儿看着坚定的朱允炆,莞尔道:“那臣妾便多织造一些医用纱布,到时候换了银子,给皇上去修路。”
&esp;&esp;朱允炆很喜欢骆颜儿的贴心。
&esp;&esp;混凝土路必须修出来,自然有“想要富,先修路”的后世思维。
&esp;&esp;路通,货物周转、调配的效率会提高,交易的频次增多,成本下降,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是巨大且深远的。
&esp;&esp;除了经济层面的考虑,朱允炆还看中了混凝土路的军事价值。
&esp;&esp;古代打仗,一到暴雨天、大雪天,基本上就不能动弹了,原因在于:
&esp;&esp;行路难。
&esp;&esp;古代是有“国道”的,最早的“国道”是秦始皇时期修的,名为“驰道”,以咸阳为中心,向全国辐射,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等,就是那时候的高速公路名……
&esp;&esp;自秦至元,除了忙着打仗、造反、打人、被人打的朝代以外,都十分重视修路。
&esp;&esp;很多地方原本是没有路的,修的朝代多了,也就有了路。
&esp;&esp;到了元代,疆域广阔。
&esp;&esp;元政府一看,不管再怎么地广人稀,那也是自家地盘,需要安排人看着点。
&esp;&esp;于是,道路、驿站修建,成为了元朝的重要工程。
&esp;&esp;元朝陆地上设置了陆站,河边有水站、海边有海站,哦,东北冰冻地方路太难修了,但也设置了“狗站”。
&esp;&esp;别误会,狗站可不是说驻守在驿站的那位是畜生,而是以狗拉车……
&esp;&esp;全国上下,超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