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夜宿光相寺(第1/2 页)
第九十九章 夜宿光相寺
赵朗坐着开篷车,呃,就是那简易马车,沿着官道,一直往南。两边都是崇山峻岭,树林灌木,郁郁葱葱。赵朗奇怪的是入川之后,这道路两边的高山反而没有了强人山贼,截道剪径之事甚少发生,想来这天府之国百姓生活较为安逸,没有“花石纲”之害,百姓尚得温饱,占山为王之徒比起中原及江南反而少了。
走了一天,便到了雅州城,在雅州住了一晚,第二天继续赶路,接近傍晚时,才走到眉州。本来雅州到蜀山直往南,到一个叫望鱼镇的小镇,便可到蜀山山脚,他绕了一个弯来到眉州,就是想在这游览一番。
找了间客栈住下,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把马车打发回去,自己就在眉州闲逛了起来。他来眉州,主要目的是想来参观一下另一时空的那个“三苏祠”。凭着记忆,来到“三苏祠”的地址,此时的眉州还没有后世着名的三苏祠,苏轼在靖国元年(1101年)去世,他在此时的影响力还没有大到官会把他的故居保护起来让人参观的程度。但这里有着苏轼的家族老屋,还有苏姓族人居住着呢。
宋徽宗当上皇帝后,就全面清算反对新政的旧党,苏轼与他的弟子黄庭坚等人都被列入奸党之列,这两人的所有作品,包括书画、诗文、碑刻等都要销毁,因而此时的苏东坡故居也颇为冷清,赵朗转了几圈,没找到东坡先生笔迹,也不好意思上门去讨东坡先生的作品来鉴赏,在苏姓家族门前转了一会,看到门廊上的字迹也不是东坡先生的,心里不禁失望,在官府的打压下,连苏姓族人也不敢把苏轼的作品挂出来,真是无奈呀!
依依不舍之下,只好打道回府。
赵朗知道,虽说是宋徽宗下令禁了苏轼的作品,但其作品的艺术性早已征服了大宋的官民,冒险收藏其作品的人极多,只不过都不敢公开拿出来欣赏罢了,据历史记载,连那奸相蔡京,藏有不少的东坡先生作品呢。
第二天,赵朗收拾好行装,步行向蜀山走去。又走了一天,才来到蜀山脚下的望鱼镇。站在镇外,看着眼前的高山,赵朗吁了口气,长途跋涉几千里,历时50多天,终于来到了蜀山脚下。
在镇上住了一天,问明了上山的路径,准备了一些吃食,次日,天刚亮,赵朗便开始上山。按他的计划,先由北向西沿着山梁,探险一番,然后转向南,在蜀山四周畅游,登顶后,休息一天,最后才去探探雅女湖。
这蜀山可不止是一座山,群山连绵,山谷深幽,方圆有500多平方公里。赵朗从望鱼镇出发,花了三个多时辰,到达一个叫青竹湾的小山村,在山村中吃了些东西,继续向西,逐级而上。又行了三个多时辰,山势渐高,人烟稀少,只是偶尔见有几个猎人与樵夫。
两边山峦叠嶂,奇石林立,山道蜿蜒。转了个弯,景色又大有不同,原来的奇峰怪石又成了巨树参天,苍翠葱茏。就在树荫尽处,一座高大庄严的佛寺耸立在前。走上前一看,寺门上写着“光相寺”三个大字。
赵朗走近寺门,守门僧人上前施礼道:“施主有礼了。”
赵朗还礼道:“山外香客赵某,入得山门,转道前来礼佛,稍添香油,望大师收留。”说罢,从袖袋取出十两白银,递了过去。
僧人一怔,他可没想到来人这么直白,一上来就说添香油,求借宿一晚。忙向主持禀报,主持乃一70多岁的高僧,见天色已暗,便吩咐僧人招待赵朗在寺中留宿。
第二天一早,用过早点,赵朗来到大雄宝殿上香敬佛,主持恰好也在大殿,赵朗双手合十向主持行礼:“见过主持大师。”那住持白眉白须,身着朴素的灰色僧袍,面目慈祥,一看就觉得其是得道高僧。
那老住持施礼道:“贫僧禅惠,见过施主。”他看向赵朗,眼光一顿,又道:“施主气血旺盛,骨骼精奇,非一般人能及,敢问施主从何而来?”
赵朗在山脚的青竹湾小村庄时,就听村民说过山上有一老禅师武功高强,颇具神通,这一见之下,果然有点道道。老僧没问赵朗从“何地”而来,直问从“何”而来,莫非看出点端倪?
赵朗曾参与过物理学上的“气场”研究,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气场,只不过千百年来没有研究出其奥秘,反而衍生出风水玄学、算命、占卦等等玄之又玄的东西。这老僧七八十岁年纪,几十年的禅修对于人的气势有一种感观上的敏感,这就是传说中的望气,却不是玄幻传说中的飞天遁地、一望别人就知道别人是筑基还是金丹的那种奇幻,而是一种几十年静修,参透生死的一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