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重耳回归晋国(第2/3 页)
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晋公子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晋怀公得到消息后大惊,马上集结境内所有的兵车和士兵,任命吕省(吕饴甥)为大将,郤芮为副将,屯兵在庐柳(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北),以对抗秦兵。畏惧秦兵强盛,不敢交战。
公子絷就以秦穆公的名义写了一封劝降信,派人送到吕、郤的军营中。
略曰:
寡人之为德于晋,可谓至矣,父子背恩,视秦如仇,寡人忍其父,不能复忍其子。今公子重耳,贤德着闻,多士为辅,天人交助,内外归心。寡人亲率大军,屯于河上,命絷护送公子归晋,主其社稷。子大夫若能别识贤愚,倒戈来迎,转祸为福,在此一举!
吕、郤二人看完劝降书,半晌不语。
想要交战,担心打不过秦军,又会发生“韩原之战”在龙门山晋君被擒的故事;想要投降,又担心重耳记恨前仇,要他偿还里克、丕郑父的性命。
踌躇了多时,商量出一个计策,于是写了回信派人送给公子絷。
略云:
某等自知获罪公子,不敢释甲。然翼戴公子,实某等之愿也,倘得与从亡诸子,共矢天日,各无相害,子大夫任其无咎,敢不如命。
公子絷读了他的回复书信,已经了解到他怀疑的心思,于是单车来到庐柳,来会见吕、郤二人。
吕、郤欣然出迎,向公子絷说出心里话:“我们不是不想投降迎接,只是担心公子重耳不能相容,所以就想得到发誓保证的承诺(欲以盟为信耳)。”
公子絷说:“你们如果退兵到西北,我将把二位的诚意告知公子,那样就可以盟誓了(大夫若退军于西北,絷将以大夫之诚,告于公子,而盟可成也)。”
吕、郤同意了,等公子絷告别离去,就发出命令,退兵到郇城(xun cheng)驻扎。
注:【郇城:xun cheng,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春秋时诸侯国名。作为姓时读作huan】
重耳派狐偃同公子絷到郇城,与吕、郤相会。
当天,刑牲歃血,立誓共扶重耳为君,都没有二心。
盟誓完毕,马上派人跟随狐偃前往臼衰,迎接重耳来到郇城军营之中,发布命令。
晋怀公没有接到吕、郤的捷报,派寺人勃鞮来到前线催促进攻。
走到半路,听说吕、郤已退兵到郇城,与狐偃、公子絷讲和,背叛了晋怀公,拥立了重耳,慌忙跑回来汇报。
晋怀公听后大惊,急忙召集郤步扬、韩简、栾枝、士会等一班朝臣计议。
那一班朝臣,都是向着公子重耳的,平时见晋怀公专任吕、郤二人,心中都忿忿不平,“今吕、郤等尚且背叛,事到临头,召我等何用?”一个个托辞,有推病的、有推事的,没有半个肯上前。
晋怀公叹了一口气道:“我不应该私自逃回来呀,失去了秦国的友好相助,才落到如此地步啊!”
勃鞮(bo di)说:“群臣私自约定共同迎接新君,主公不能留在这里了,跑吧!我为您驾车,暂时逃奔高粱(山西临汾)避难,再做打算吧。”
注:【高粱:山西临汾城北高河桥南高粱古城】
晋怀公出逃,奔向高粱城避难。
公子重耳来到晋军大营,吕饴甥、郤芮叩首谢罪,重耳好言抚慰。
赵衰、臼季等跟随流亡的诸位大臣,都来与之相见,表明心迹,共同保证不会对二人进行伤害(共保无虞)。
吕、郤二人大悦,于是拥护重耳进入曲沃城(山西临汾市曲沃县)中,祭拜了晋武公的宗庙。
绛都(山西曲沃县曲村与翼城县天马之间)的旧臣,栾枝、郤溱为首,引着士会、舟之侨、羊舌职、荀林父、先篾、箕郑、先都等三十余人,都来到曲沃迎驾,郤步扬、梁繇靡、韩简、家仆徒等令做一班,都前往绛都郊外邀接(迎接)。
重耳进入绛城即位,史称晋文公。
按重耳四十三岁奔翟,五十五岁适齐,六十一岁适秦,及复国为君,年已六十二岁矣。
注:【晋文公:姬姓,名重耳,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年在位,在位9年。晋献公之子。
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因受迫害而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