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指点剑法(第1/2 页)
张禹刚要开口,高台上另一人便急忙出言打圆场:“赵师兄稍安勿躁,尹师弟向来稳重,定是有要事耽搁了。”
其他几位师兄弟也纷纷附和:“没错没错,我们也不过稍等片刻,无妨的。”
张禹连忙拱手赔礼道:“抱歉,让各位师兄弟久等了。”
随后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赵志敬,只见这人脸庞消瘦,颧骨高耸,薄唇紧抿,那似笑非笑的神情,让人看了心生厌恶。
对于赵志敬先前的话,张禹一时间有些摸不准他是习惯性嘴欠,还是真的目睹了昨晚的经过,只能后面再找机会试探。
赵志敬冷哼一声,不再多言,转而朝一众四代弟子大声喝道:“好了,别再耽误时间,比试马上开始!”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两名弟子纵身跃上场地中央。
他们先是相互行礼,随后双双拔剑出鞘,剑锋相对,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张禹入座后,目光落在正在比试的两名弟子身上。全真剑法的种种变化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这套剑法乃是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所创,一共七剑,每剑七式,总计四十九式。
昔日华山论剑时,王重阳便是凭借这套剑法力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绝,获得“中神通”的称号,名震江湖。
这套剑法也是尹志平主修的剑法。如今张禹全盘继承了尹志平对这套剑法的感悟,一时间恨不得立刻亲自演练一番。
更令张禹惊喜的是,回忆中尹志平修炼这套剑法时遇到的一些瓶颈,此刻在他的脑海中竟然都迎刃而解。
“难道我还是个武学奇才?还是说穿越后天赋资质提高了?”
这时,两名弟子的比试也恰好结束,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禹身上,等待着他的点评指导。
张禹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随后站起身来,首先指出陈姓弟子的问题:“陈师侄,你的'斜风细雨'招式灵活有余,但收势时留有空档,这是你落败的主因。”
随后他转向另一人:“刘师侄,你第三招'雨疏风骤'重心不稳,导致后续招式力道不足。试着将重心稍后移,同时放松手腕,微抬剑尖。”
两名弟子皆是若有所思,齐声应道:“弟子谨遵师叔教诲!”
这时候,赵志敬突然在一旁提议道:“尹师弟,不如我们各自指导陈、刘两位师侄,再让他们切磋一番,也好帮助他们更好地领悟剑法精髓?”
张禹心中一动,正愁无法验证脑海中对全真剑法的新感悟,如今这机会来得正是时候。
至于赵志敬内心打的什么算盘,他心里清楚得很,无非就是想在众人面前压自己一头罢了。
“好主意,那就依赵师兄所言。”
张禹走到陈姓弟子身边,低声传授了几句要诀,同时指出了对手的一些薄弱点,赵志敬则是指导另一位弟子。
随着一声令下,两名弟子再次交手。
这一次,他们的招式明显有了变化。陈姓弟子谨记张禹的教导,剑法衔接更加顺畅,虽然动作间仍略显生疏,但相较之前确实改善很多。
只是这一式“斜风细雨”讲究以柔克刚,剑势看似绵软,实则暗藏劲道,需将内劲灌注于剑身,使每一次挥剑都如细雨般连绵不绝,让对手难以捉摸剑路的走向,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攻击效果。
但陈姓弟子的打法却是刚猛有余而柔韧不足,一味地凭借力量强攻,完全忽略了剑式中蕴含的柔劲,使得剑招失去了原本应有的灵动与变幻,反而让对手轻易看穿了他的攻击意图。
相比之下,刘姓弟子原本就剑法扎实,一招一式都尽显功底,在赵志敬的点拨下,更是防守严密,进攻有序。
随着比试的推进,局势逐渐清晰。陈姓弟子越打越急,在一些关键的衔接处频频失误。
而刘姓弟子则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每一次攻击都恰到好处,明眼人都能看出照这个打法下去,刘姓弟子获胜的可能性极大。
见此情景,赵志敬得意大笑:“尹师弟,指导弟子武学修炼可是一门大学问。”
台下众弟子闻言不禁将目光投向赵志敬。
有人小声议论:“你们说这首座弟子的身份为何不是实力最强的赵师伯呢?”
旁人连忙制止:“嘘,慎言!这种话可不能乱说!”
张禹仿若未闻,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场上的局势,出言提醒道:“静心,莫要急躁乱了分寸。左脚前踏,侧身移步,重心下沉,剑走轻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