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寺庙院内,少年和尚犯杀戒(第1/1 页)
第十章 寺庙院内,少年和尚犯杀戒
这一年,朝廷委任的江南布政使走马上任,官船浩浩荡荡地停泊在镇江码头,摆出一副威风凛凛的架势。
这布政使名义上是上任履职,实则是借此机会大肆敛财,要当地的文武官员前去晋见,趁机大收礼品。
此时,那个曾经为非作歹的詹文昌早已升任知府,理当在晋见官员之列。
上官池莲听闻此事,心中复仇的火焰瞬间燃烧起来。他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往镇江,只为了等待那一个复仇的绝佳时机。
到达镇江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橙红。上官池莲只得借宿在金山寺下一家简陋的茅店。
店内灯光昏暗,他躺在硬板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浮现着家人遭受迫害的惨状,心中筹划着复仇的计划。
这一天,街头巷尾人们纷纷传言,那布政使今早已去金陵上任,其他地方大员有的返任理事,有的随布政使打道金陵,只余下镇江知府詹文昌还要到金山寺上香还愿。
上官池莲不禁大喜过望,心中暗想:“这真是天赐良机,活该这狗贼遭报应的时候到了。”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复仇的曙光。
于是,他一大早就起身,在脸颊上涂了厚厚的油泥,掩盖住原本清秀的面容。他花几个铜板从一个乞丐手中,换了套褴褛不堪的衣服,整个人瞬间变得蓬头垢面,与街头的乞丐无异。
他混进热闹的人群,随着人流挨进了金山寺的外院。趁着人头涌涌之际,他敏捷地躲到了一丛矮林之中。
约摸午时,远远地响起了开道的锣声,“哐哐哐”,声音清脆而响亮,打破了寺庙的宁静。
接着,十二个举着“回避‘’\"肃静‘’牌匾的衙役整齐地从山下走上来,他们个个神情严肃,手持牌匾,威风凛凛。紧跟在后面的是八名长刀手,他们身强体壮,目光锐利,护卫着一顶蓝呢大轿。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上官池莲的一双眼睛,瞬间燃起熊熊怒火,仿佛能将一切燃烧殆尽。
詹文昌乘坐的那顶蓝呢大轿,对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恐怖的存在,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他夺人古董珍藏,谋人财产,淫人幼女,残人家室,害人性命,种种恶行,令人发指。真是千夫戟指,万人切齿。
上官池莲强摄心神,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不能让仇恨冲昏了头脑。他紧握剑柄,手心里满是汗水,双眼紧紧盯着那顶轿子,一步步走近轿旁。
五丈、三丈、十步、八步……距离越来越近,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复仇奏响战歌。
就在官轿接近矮树丛时,上官池莲如同一只敏捷的豹子,腾起纵身跃到前两根轿杠之间。
尽管复仇的烈火早已烧红了双眼,但他还是从容而斯文地朗声说道:“众位乡亲父老,轿子里坐的就是蛇蝎心肠的詹文昌,晚生今日为黎民除此一害。”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寺庙的上空回荡。
此时,风波乍起,寺庙的场院狭窄,人群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刺客又夹在两名轿夫之中,位置极为刁钻。别说只有八个护卫,纵然有三十二名护卫,又哪里救得及?
说时迟,那时快,上官池莲手中的剑锋划出一道弧圈,迅猛无比,连轿身都被拦腰横劈两半。只听得木框折断声,锦缎撕裂声中夹着一阵凄惨的哀嚎。那声音如同来自地狱的嘶吼,让人毛骨悚然。
上官池莲右臂一振,剑尖早挑起一团粘着血肉的官服,紧接着便是半截官轿轰然倒地。詹文昌那肥胖的身躯滚落在地,鲜血染红了地面。
上官池莲长舒一口大气,仿佛心中多年的积郁在这一刻得到全部释放。他长身一纵,很快消失在路旁的树林里。
好在此时天已然黑透,星星还没有出来。众衙役望着那黑森森的树林,心生恐惧,不敢贸然追赶。
上官池莲在树林中拼命奔跑,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和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他知道,自己的复仇之路还很长,但这一次的成功,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