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政治敏感度(第1/2 页)
现代时空。
“除此之外,司马迁修史书的时候,是公元前99年左右,而班固修史书的时候,是公元62年左右。”
“这中间间隔差不多一百六十年的时间。”
“为何许多的人认为《汉书》记载的卫霍是正确的?而同时代的司马迁记载的却不正确?”
“仅仅只是司马迁认为卫霍两人跋扈么?”
众人眨了眨眼睛,随后又相互看了看,不知道该怎么说。
因为他们其中有几人,也是认为《汉书》记载的卫霍才是正确的。
但今天冯建这么一说,他们立马就意识到了不对,为何会这样?
“古人的条件是很简陋呃,除此之外,卫霍两人的史记,肯定也是流传下来了的。”
“宫里会记载吗?在汉武帝时期,是不会记载,后面的话,不好说。”
“但汉朝正式的修史书,其实也是从《汉书》开始的。”
“但为什么《史记》和《汉书》对卫霍两人的记载稍有不同?”
“口口相传的滤镜!”
冯建回忆着脑海里的知识,组织了一下语言,随后又讲述道:
“在东汉时期,本来奄奄一息的匈奴,由于天灾和内乱又分为两部。一部是南匈奴,一部又是北匈奴。”
“南匈奴因为和汉朝当时的关系友好,暂且不提,但北匈奴,立蒲奴为单于,在汉明帝时期一度侵扰汉朝边境。”
“而班固,他的家,正好是边境!”
“你们想一下,如果你们身处边境,并且时刻遭受匈奴的侵扰,然后你们肯定会口口相传历史上打败匈奴的大英雄。”
“而你们肯定也期望着有一个像卫霍一样的英雄来拯救你们,继续打败匈奴。”
“这是边境的百姓肯定会想的!”
“就这样流传一百多年,谁会把不好的流传下来?所以边境的诸多百姓,对卫霍两人,肯定是有滤镜的!”
“那司马迁为何会认为卫霍两人跋扈呢?”
曾宇挠了挠头,有些疑惑的问着冯建。
“因为卫霍两人是外戚势力!”
“啊?这么简单?”
听到曾宇的问题,冯建的双手一摊,十分平静的说道:
“就是这么简单!”
众人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冯建,他们没想到,这个问题,竟然这么简单?
“你们把《三国志》,还有《三国演义》里面对何家外戚势力的描述看一遍就知道了。”
“不是外戚势力的人,基本上都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外戚势力的!”
“并且,你们去翻资料的话,就会发现,司马迁在长安任职的时候,结交的所有人,全都不是外戚势力。”
“如:贾谊之孙贾嘉、田叔少子田仁、樊哙之孙樊他广、平原君朱建之子、冯唐之子冯遂等等。”
“并且,对他影响最深的,是董仲舒和孔安国。”
“就这个交友范围,他怎么可能对外戚势力有好感?”
“估摸着,在他们看来,卫青?骑奴出身罢了!霍去病?一个私生子而已!”
“所以,他觉得卫霍两人跋扈,是有原因的!”
“大多数人觉得《史记》对卫霍两人的记载有偏颇,那很简单,只需要找到这个原因就行了啊!”
朱棣轻轻的点了点头,很是赞同冯建的话。
这也是他当上皇帝之后,没事读史记之时意识到的。
卫霍两人身处外戚势力,那其他的人,一定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的,不管他们做的再好,都是如此!
“那《汉书》呢?仅仅只是因为班固的滤镜么?”
“不是!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卫霍两人已经死了一百多年,并且已经盖棺定论了!”
“这时候的他们,已经死了许久,后世的人都把他们二人从外戚势力的有色眼镜中摘了出来!”
“并且,更加客观的去看待他们二人!”
听到这话,众人都轻叹了一口气,随后都缓缓的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还活着的时候,外戚势力是他们最大的身份。”
“而在死了之后,大将军就是他们最大的身份了。”
“世人的眼光,从来如此...”
朱棣很是感慨了一声,作为一个皇帝的眼光,他能看到许多人都看不到的东西。
“而在说到卫霍两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