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2/4 页)
从经销商那里搂钱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说,爱达从经销商那里获得的资金必须不断的扩大,只能从扩大的部分里抽取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就算你有很强的信心,似乎钱也可以节约一些花?”
“节约一些花?”张恪不晓得小叔要说什么。
“就是这个……”张知非朝爱达子公司正在施工的门庭与道路呶呶嘴。
“呵呵,你说这个啊,”张恪撇嘴笑了笑,“我问过二厂的厂长,原先的大门建成有三十年了,这条路倒是前年重修过,但是厂区与主干道连接的地方坑坑洼洼,再过一两个月,全国的媒体都会蜂拥而至,爱达总要有个像样的地方给他们拍照不是?”
“什么?”张知非不可置信的问,“怎么叫再过一两个月,全国的媒体就会蜂拥而至?爱达今年再火,勉强挤上电子百强榜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吸引全国的媒体蜂拥而至?”
“谁知道,或许媒体集体突然发飚失控也有可能……”张恪胡扯道。
“跟小叔不能提前漏点风?”张知非心痒痒,再等一两个月知道答案,还不晓得会痛苦成什么样子。
“还是留点悬念好吧?”张恪笑着说,“我过几天去上海,再经上海去香港,小叔有空一起去玩玩?”
“这时候才说,过几天是几天?护照办得下来?”张知非撇撇嘴,“怎么好久没在锦湖看见许思,你将她藏哪里去了?”
第四篇 锦绣前程 第二百三十九章 未雨绸缪
许思的去向,锦湖、爱达也就那么一小撮人知道,张恪见小叔问起许思的去向,笑着说:“你想呢?”
“香港?”张知非想了想说。
“怎么猜到的?”小叔从头到尾就知道许思的事情,张恪没有想到要瞒他,只是奇怪他怎么就猜得到。
“锦湖的暴光率越来越高,她大概也不合适再留在海州,你邀请我去香港玩,邀请得这么虚伪……”
张恪嘿嘿一笑,点点头说道:“许思去香港筹备公司去了,隔两个月才能回来一次,这会儿还没有两个月呢。”
张恪的事情,张知非比他爸张知行了解的还全面,也最清楚徐学平直接支持的不是别人,就是张恪,可以说张恪才是这个市里与省里联系的核心。最初还是张知非拿给张恪十二万替许思还掉新丰集团的欠款,谢晚晴没到海州来之前,就是许思替张恪撑着公司,不需要张恪明说,张知非就知道他跟许思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
许思的存在见不得光,张知非见张恪处理得比谁都老练,就没有再说什么。
之前,张恪做了许多事情,张知非都看在眼里,比如说筹建锦湖,但是他还在并购案之后才略知锦湖的价值,张知非羡慕的说:“你在锦湖占了三成股,就抵小叔我十年辛苦,我把宏远拿出去卖,也卖不到三千万。”
张恪笑着说:“宏远的净资产也有千万,你将你跟唐学谦的关系、跟市里头头脑脑的关系都拿出来一起卖,三千万铁定有人买,宏远过去一年捞多少钱?”
张知非笑着不说话。宏远赚了多少钱,张恪心里怎么会没有数?
张知非去年夏天,借唐学谦翻案之机,将公司迁到市里,又与城规设计院、海建等国有企事业单位联营合股,借助这些平台,迅速将宏远提高到以前从不敢想地高度,又以主动接受挂靠的形式。联络海州市里的众多小型建筑工程企业,让宏远以千万元的净资产就敢在海州市接各类大型工程,这次又借城规设计院、海建等国有企事业单位退资撤股之机,完全控制宏远。净资产那只是在向银行贷款时会发生作用,这么好的资源平台,别人拿三千万出来,他还不一定高兴卖掉。
宏远在筹建、发展过程中,张恪提的几次意见都至关重要。所以在城规、海建撤出时,张知非最希望张恪能参与进来,哪怕将宏远的股权送他一部分,张知非也是心甘情愿。
也不是张恪看不上眼宏远。宏远的业务会接很多市政工程,现实中,并非“清者自清”就能说明问题地,就算宏远做安置房项目缺资金,张恪宁可让海裕拿一千万参与项目,他也是不参与。
锦湖的情形稍微好一些,爱达对资金极度渴求,在这种情形下,海裕拿一千万投向回报并不会丰厚的安置房项目。自然是张恪影响了谢晚晴,所以张知非之前才坚持要让张恪先看看安置房项目的规划方案。
旁人很难想象张恪与徐学平一家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张知非问道:“海裕这次向爱达投三千万,分去多少股份?”
“怎么了,想探我的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