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乱(第1/2 页)
♂浏♂览♂器♂搜索.{\一♂六♂八♂看♂书\}:可以快速找到你看的文
回家的这段日子,孙立德的运气似乎不错,捕获了大量的猎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地郡内战火密布,跟据可靠消息,北地郡最北部的四个县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兵灾。
北境守卫军和大月人的战斗互有胜负,尽管战争的范围扩大了,战争的规模却始终很小。
石头村的村民至今都没有受到官府的征召。
孙立德每天上山捕猎,父母负责加工兽皮和制作肉干,他的哥哥则带着半成品到北康县里售卖。
随着战争的来临,市场上商品物价都有大幅度的上涨,但是,除了粮食,大部分的商品都难以出手。
4日,孙立德的哥哥感冒了,在家休息,孙立德去县里帮哥哥抓药。
这次进城,守门官兵的精神状态与上次见到的截然不同,城门口还设置了路卡对进城人员进行盘查,盘查很仔细,所有进出的城门的行人,都需要打开包裹进行检查,确认没有携带违禁品才能放行。
进入县城抓好药,时间已经到达了中午。
街上传来行军的敲锣声,孙立德赶紧躲在路边回避。
行军的人数并不多,大概四五十人,领头的几个穿着铁甲。看样子是县里的部队,这支部队并没有往北走,反而朝着东方开进。
孙立德摇了摇头,笑了笑,只要不往西走就好。
孙立德在路边找了个小摊准备吃点包子,受到战争的影响,包子的价格也翻了三倍,孙立德不敢多要,点了三个,坐下准备吃。
隔壁桌传来了爽朗的笑声“李兄有所不知,这大月人只不过是小患,他们抢完了就走,那齐、周两国才是我国的心腹之患。”
年轻人总是对外面的世界抱有好奇心,对这些新鲜事格外感兴趣,孙立德将目光转向说话人,竖起耳朵开始听。
那位被称为孙兄的男子,端起手中的粥,在嘴前轻轻抿了一口,说道:“哦?魏兄为何如此说。”
先前说话的年轻男子说道:“大月人南下只是抢一把而已,抢完东西就回去了,齐和周两国和我国是世仇,他们夺下的土地往往占住就不走了,大汉这两年输多胜少,已经丢了不少土地。”
谈话的两个人吃的很快,吃完就离开了,留下谈了一半的话题。
那两个人的谈话声音很大,被他们谈话声吸引到的不只是孙立德一个人,他们的话题勾起了其他食客的谈话兴致,大家接着这个话题聊了起来。
对于北地郡的百姓来说,齐和周怎么样他们并不关心,齐国士兵如果能打到自己家的土地上,只怕半个汉国领土都已经沦陷了。
周国虽然近,却不会出兵北地郡,周国士兵每次入侵都是走南部的三川和河西两郡,石头山所处的克平山脉天生具有防御保护作用,是周、汉两国的天然屏障,山脉地势险要,连土匪山贼都不愿在此地扎根,周军不可能舍弃粮道,翻山攻击的。
对于北地郡的军民来说,最大的威胁正是每年南下劫掠大月人。
大部分人都喜欢显摆才能,吹个小牛,平民百姓对参政议政的兴趣其实不大,众人很快从时局转到了其他小事上,有说物价上涨的,有提郡内匪患的,甚至还有讨论县内哪家大小姐出嫁的。
孙立德只对时局感兴趣,他不准备继续听下去了,家中的哥哥还等着自己抓药回去呢。
迅速将午餐吃完,跟老板结好帐,离开北康县。
回到家,将药煮好之后帮助哥哥服下,随后孙立德便走出了房间,准备趁着天亮,上山碰碰运气。
孙父正站在院子里,看到孙立德,将儿子喊住。
孙父沉思了一会,似乎在思索措辞,随后说道:“德子,你今年已经二十岁了,以后就要服官府的徭役了,以前你年纪小,我有些话不方便跟你说,这几天兵荒马乱的,官府很快就会来咱们村要人。”
“官家的徭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建设类,比方说修长城,修河堤;一种是征召作战,参与军事行动;第三种则是杂役,押运货物,贡品或者军粮。”
孙立德以前听到村里老人介绍过汉国的徭役制度,对这徭役的种类并不陌生,只知道这是国家的一种强制醒措施,不仅费用需要自理,而且具有极大的危险,每年都有人因服役而死。
尽管徭役是一件苦差事,但孙立德毕竟年轻,希望能够离开家走一走,多见一见世面,对于外面的世界怀有一丝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