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国际形势(第1/2 页)
在汉国养精蓄锐的时候,唐国却没能闲下来。
北伐的失利激化了唐国的内部矛盾,以吴王为首的三王开始挑战唐王的权威,频频向唐王施压。
正是因为受到国内的压力,唐王才匆匆签署了停战协定。
最开始,唐王希望利用借助北伐军返回王城接受检阅的机会采取行动,消灭三王的势力。
三位王爷却提前得到了消息,在唐军回城之前从王城撤离。
王爷们各自回到封地,在封地举兵叛乱。
撤回王城的北伐军摇身一变成为了平叛军。
三位王爷的叛乱很快引发了连锁反应,唐军的多处占领区发生叛乱。
叛乱牵扯了唐军大量精力,直到半年前,唐军才消除了国内全部叛乱。
由于唐军忙于平乱,根本无暇北顾。
汉国与唐国两方,一个不想打,一个不能打,原本只是权宜之计的合议最终持续了整整五年。
除了南线战场没有发生战争,长山郡战场同样维持了两年以上的和平。
齐人在刚刚进入长山郡的时候,确实对长山郡表现出了势在必得的决心。
为此,齐军简直是倾国出动,他们不仅动用了齐地所有精锐,还从长山郡征发了大量地方武装随军作战。
在武东城和龙口城两处主要战场上,齐军分别投入重兵。
齐军的进攻力度确实很大,但是,齐人的战斗力却支撑不起他们的野心。
齐军对外的和平形势,加上快速扩军行动,让齐军的将士没有办法积累足够战斗经验。
大部分齐军都是由新征召的齐人和长山郡的豪族武装组成,在长山郡战场上,这两种人战斗意志普遍不高。
齐军刚刚进入长山郡时,由于齐军势大,沿途城池村庄大多望风归顺。
齐军将士难免变成一支骄兵,在与汉军的交手中,齐军为此付出了代价。
尽管钟强于璐两个人的防守风格不一样,两个人驻守的城池却都成为了齐人的梦魇。
卢山城的城防设施坚固,物资补给充足,于璐麾下又拥有一支使用弩箭的女兵部队,因此,于璐防守坚城对来犯齐人实施远程杀伤的方法。
钟强则采用更积极主动的防御方式,他不仅在武东城之外依托据点组建防御阵地,还采用了弹性防御,不间断对齐军进行反击。
钟强和叶飞的军队都是百战精锐,两名将领作战经验丰富。
齐人朝着武东城共发起了四次进攻,却都无功而返。
由于钟强的部队作战方式更复杂多变,齐军将士宁愿进攻卢山城都不愿意进攻武东城。
齐军在卢山城同样无法取得突破,汉军将士把城池的如同铁桶一般。
由于齐军无力封锁卢水水道,汉军的援兵和物资源源不断输入卢山城。
即使如此,长山郡的战事依旧持续了整整两年。
在这期间,谷安和孙立德两个人多次进行谈判,长山郡的归属问题却始终成为双方谈判中的最大阻力。
由于没能达成和议,齐王始终没有承认孙立德的汉王身份,齐王也始终没有把孙立德代表的汉军当成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但是,齐人最终选择放弃进攻卢山城和武东城。
原因很简单,齐人消耗不起了。
为了长山郡作战,齐人几乎征发了大部分兵力动员了上万人,大军征战两年,每天的后勤消耗都是个天文数字,不论是长山郡还是齐地,都无法长时间维持这种消耗。
同时,由于过度使用兵力,齐地劳动力不足,已经影响了生产,最终齐王下达了撤军兵令,齐人只在长山郡留下了近三千人的兵力扼守重要城池。
齐军主力撤出了长山郡,但是,孙立德没有抓住齐军撤兵的机会发起反攻。
孙立德始终牢记自己休养生息,恢复民力的目的,齐军撤退证明了东部阵线已经稳定,汉军贸然发起反攻,虽然有可能收复长山郡部分城池,却很有可能把齐军回国兵力重新吸引回战场。
就这样,两国虽然没有议和,但实际效果却比议和更好,孙立德并没有付出太大代价就达成了目的。
汉军也并不是没有付出一点代价,随着齐人恢复生产,长山郡豪强似乎也承认了长山郡现状,与孙立德暗通曲款的豪强数量越来越少,长山郡的军民似乎开始接受齐人的统治。
一旦长山郡的平民彻底适应齐人的统治,汉军再想夺回全郡就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