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妙手除瘤(第1/2 页)
徐州的瘟疫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渐渐得到了控制,城中的百姓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然而,刚从瘟疫救治中缓过一口气的张一凡与华佗,又迎来了新的挑战。
富商糜竺心怀感激于二人在瘟疫期间的大义相助,对他们信任有加。这日,糜竺将张一凡与华佗请至内室,脸上带着一丝忧虑与羞涩,道出了自己的隐疾。原来,糜竺察觉自己腹部时常隐隐作痛,且能摸到一个硬块,随着时间推移,硬块似乎还在逐渐增大。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又因对张一凡和华佗医术的钦佩,故而希望二人能为其诊治。
张一凡与华佗听闻,立刻为糜竺进行了详细的诊查。张一凡以内科之法,仔细地切脉、观舌象、询问日常症状及饮食起居等情况。华佗则凭借其精湛的外科经验,通过触诊,大致确定了瘤子的位置与大小。一番诊断之后,两人心中均有了定论。
张一凡神色凝重地对糜竺说道:“糜先生,您腹中所生乃是瘤子。此瘤若不及时处理,恐日后会引发诸多严重病症,危及生命。”
华佗在一旁点头道:“张兄所言极是。要去除此瘤,需动刀剜之。只是……” 他微微皱眉,面露难色。
糜竺心中一惊,但仍强作镇定问道:“只是什么?华神医但说无妨。”
华佗缓缓说道:“这外科手术,需患者保持安静,不可乱动,否则极易出现危险。然而,如今尚无一种能让患者在术中不觉疼痛的良法。若直接施术,先生怕是难以忍受那剧痛。”
张一凡沉思片刻后,对华佗说道:“华兄,我曾听闻世间或有一些草药具有麻醉之效,只是不知能否应用于如此大型的外科手术。我们不妨探讨一二,看是否能找到合适之选。”
华佗眼睛一亮,他本就对医学创新有着浓厚的兴趣与执着的追求,张一凡的话无疑给了他新的灵感。“张兄此议甚好。我也曾思索过此事,听闻曼陀罗花有麻醉之性,只是单独使用,效果或许不佳,还需与其他草药配伍,方能增强其麻醉之力且减少毒性。”
于是,二人开始深入研究各种可能具有麻醉作用的草药。他们查阅古籍,回忆往昔行医中所遇类似草药的药性,又结合对人体经络气血的理解,反复试验。
在这个过程中,张一凡从内科的角度出发,考虑到麻醉草药在进入人体后可能对脏腑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些配伍的建议,以调和草药的药性,使其既能达到麻醉效果,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身体机能。
经过多日的努力,他们终于初步确定了一个以曼陀罗花为主,配以草乌、天南星等草药的麻醉配方。虽然此配方尚未完善,但已具备了一定的麻醉功效。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决定为糜竺进行手术。手术当日,房间内弥漫着紧张而凝重的气氛。张一凡在一旁准备着各种内科应急的药物与器具,以防术中出现突发状况。华佗则仔细地清洗双手与刀具,眼神专注而坚定。
糜竺躺在榻上,心中虽有恐惧,但看着张一凡与华佗镇定自若的神情,又多了几分信任与安心。
华佗深吸一口气,轻声对糜竺说道:“糜先生,手术即将开始,我等会尽全力。若有不适,您可随时告知。”
说罢,他将调配好的麻醉草药煎制好,让糜竺服下。片刻之后,糜竺渐渐感到意识有些模糊,身体的疼痛感也在慢慢减轻。
华佗看准时机,拿起锋利的手术刀,小心翼翼地在糜竺的腹部划开一道口子。他的动作轻盈而精准,如同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每一刀都避开了重要的血管与脏器,慢慢地向瘤子靠近。
张一凡在一旁紧紧地盯着手术进程,时刻关注着糜竺的面色与气息变化。一旦发现有任何异常,他便准备立即采取内科的救治措施。
随着手术的深入,瘤子逐渐暴露出来。华佗小心地用器械将瘤子与周围的组织分离,然后果断地将其完整地剜除。整个过程中,他的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但双手却始终稳定如初。
瘤子取出后,华佗迅速地为糜竺缝合伤口,敷上止血消炎的草药。张一凡则为糜竺施以内科调理之法,促进其身体的恢复,增强气血运行,帮助伤口愈合。
术后,糜竺在二人的精心照料下,逐渐苏醒过来。虽然腹部仍有疼痛,但相较于手术前的隐疾之痛,已好了许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糜竺的身体逐渐康复。他对张一凡和华佗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二位神医,真乃妙手回春。此恩此情,糜竺此生难忘。”
张一凡微笑着说道:“糜先生吉人自有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