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聚贤谋起(第1/2 页)
张一凡在起义筹划工作逐步推进之际,深知要想让此次起义顺利进行并达成最终的太平盛世愿景,仅凭太平道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心中早有盘算,决定邀请几位在不同领域颇具影响力且心怀正义的贤才共商大计,于是修书数封,寄往各地。
华佗,这位医术精湛、闻名遐迩的神医,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威望。他不仅能妙手回春,救治无数病患,其对世间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正义的追求也让张一凡坚信他会是起义中的重要助力。信函中,张一凡诚挚地写道:“华兄,当今之世,朝廷腐败,疫病横行,百姓于水火中苦苦挣扎。我等虽以医道救人,然此乃治标不治本。太平道欲起义,推翻这无道之朝,建立太平盛世。兄之医术,若能为起义军将士及百姓保健康、治伤病,实乃功德无量。且兄之仁心,必不忍见苍生久受磨难,望兄能前来一叙,共襄盛举。” 华佗接信后,心中颇为触动。他本就对张一凡的为人和太平道的理念有所耳闻,深知其志在救民。经过一番思索,他毅然决定前往赴会。
黄忠,一位武艺高强、经验丰富的豪杰。他为人正直,重情重义,在当地颇受敬重。张一凡的书信送达时,黄忠正在家中研习兵法。信中言及天下大势,东汉朝廷的昏庸致使民不聊生,而太平道起义有望拨乱反正,重塑乾坤。“黄兄,君之武艺绝伦,若能加入太平道起义之列,必能如虎添翼。吾等将以正义之师,为百姓开辟新天。君可率义士,于战场上冲锋陷阵,护佑苍生,成就不世之功。” 黄忠阅罢,热血沸腾。他久怀报国之志,却见朝廷腐朽,报国无门。如今太平道起义之举,让他看到了希望之光。他当即召集亲信,备好行囊,踏上前往约定之地的征程。
糜竺,作为徐州的富商巨贾,家族财力雄厚,人脉广泛。张一凡深知起义离不开雄厚的物资支持和广泛的人脉资源。他在信中向糜竺详述了太平道的宗旨和起义的必要性:“糜先生,君之家业昌盛,富甲一方。然今之天下,百姓饿殍遍野,君之财富虽多,亦难独善其身。太平道起义,旨在建立公平公正之太平盛世,使百姓皆能安居乐业。若君能出资助力,提供粮草兵器等物资,且运用君之影响力,联络各方豪杰,此乃大义之举,君之功德将传颂千古。” 糜竺本就心系徐州百姓,此前亦曾资助过一些利民之事。收到信后,他权衡利弊,意识到太平道起义若能成功,将为整个天下带来新的生机。于是,他慷慨应诺,不仅准备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粮草物资,还积极利用自己的商业网络,为起义之事暗中奔走联络。
宋忠,乃是一位饱学之士,对经史子集、兵法谋略皆有深入研究。张一凡看重他的学识智慧,希望他能为起义出谋划策。信中写道:“宋先生,太平道欲解民倒悬,然起义之事,关乎万千生灵,需深谋远虑,精心筹划。先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若能以先生之智,为起义军规划战略,制定策略,必能使我等少走弯路,早日达成太平之愿。” 宋忠接信后,深感责任重大。他对东汉朝廷的衰败亦痛心疾首,早有变革之心。如今张一凡相邀,他欣然应允,带着自己多年积累的典籍书卷,奔赴相聚之地。
张仲景,与华佗齐名的医界圣手,他对医道的执着追求和对百姓健康的关注,让张一凡认为他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师尊,疫病肆虐,百姓困苦不堪。太平道起义,不仅要征战沙场,更要护佑百姓康健。师尊之医术,,若能与华兄携手,为起义军及百姓抵御疫病,调理身体,此乃苍生之福。且师尊之医德,必能感召众人,为太平道起义增添一份仁善之力。” 张仲景收到信后,被张一凡的诚意和太平道的大义所打动,他决定放下手中事务,前往共商大计。
在约定的隐秘山谷之中,张一凡早已命人布置妥当。四周岗哨林立,戒备森严,确保会议的安全进行。当华佗、黄忠、糜竺、宋忠、张仲景等人陆续抵达时,张一凡亲自出迎,一一寒暄问候。众人相见,虽来自不同的领域,却因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东汉朝廷的不满而惺惺相惜。
众人围坐于营帐之中,张一凡率先开口:“诸位贤才,今日承蒙各位不辞辛劳,前来相聚。如各位所知,东汉朝廷如今已病入膏肓,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苛捐杂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太平道秉持救民之念,欲起义推翻这无道统治,建立一个公平、和谐、繁荣的太平盛世。但此乃艰巨之重任,需各方齐心协力,故邀各位前来,共商起义大计。”
华佗首先说道:“一凡兄,我乃医者,本只专注于治病救人。然如今见天下百姓如此凄惨,亦深知单靠医道难以根治。若起义能让百姓不再受疫病与困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