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狄青的故事(第2/2 页)
道,那群文臣是不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权力的。
曹彬却不愿意放弃,对着赵炅恭敬说道:“官家,微臣的意思并非要将监军全部驱逐,而是希望朝廷可以收束监军的权力,尤其是文臣监军的权力,只要让他们不要在军务指挥上胡乱插手便可。”
赵炅看向曹彬,出声问道:“你是说,郭国华在胡乱插手军务了吗?”
曹彬立刻有些尴尬。
赵炅口中的郭国华,指的就是这次东路军的监军郭守文。
,!
但是郭守文虽然也提出过反对的意见,却是知军务的,并没有真正插手过曹彬的指挥,如果让他说是郭守文胡乱插手军务,那委实是冤枉他了。
刘能看到曹彬尴尬,而赵炅的脸色越来越不好,不由得叹了口气,开口说道:“官家,我给你说两个以后会发生的事情吧。”
赵炅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刘能的身上,眼睛死盯着他,希望听听他口中的事情会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危害。
刘能缓缓说道:“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狄青,字汉臣。”
“他是后世认为的北宋第一名将,幼时为了替其兄长顶罪,谎报了年龄,被朝廷罚刺配边军,不过他弓马娴熟,为人善战,很快便被提拔为了散直。”
“当时西北发生叛乱,如今投靠辽国的李继迁的重孙子李元昊起兵叛乱,当时的朝廷便派遣他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挥使前往西北作战。”
“他作战英勇,连克叛军,很快便被提拔为了指挥,之后又是征战四方,连战连捷,从一个最普通的小兵,最终被任命为了枢密使,成为朝廷顶尖大员之一,被全天下称之为人样子。”
“而且因为他有发配的原因,脸上有刺字,当时的官家还特意劝他敷药除掉刺字,不过他却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励军队,不敢奉行您的命令。”
“此人果真是人样子,为臣者正当如此。”曹彬在一旁插话道。
赵炅也是听得连连颔首,这样的臣子的确非常理想,不仅有能力,而且知进退,任何一个皇帝手底下有这样的臣子都会非常舒心的。
不过刘能的意思明显是有转折,于是问道:“接下来恐怕他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吧?”
“对。”刘能点点头,说道:“他在枢密使的位置上坐了四年,在这期间很是得到军方的好评,有些文臣便看不过去了,他们无法忍受一个武人比自己在民间的名声还好。”
“于是,狄青家中猎犬生角,家中还会散发金光的流言便出现了,即便当时的官家对这种流言丝毫不信任,但是文臣们并没有放弃。”
“后来汴梁水患,狄青为了避水,全家搬去了大相国寺,因为客房全部被文臣占据了,所以他不得不住在佛殿,文臣便立刻抓住机会诋毁他不敬法身,不畏权威,继续逼迫官家。”
“官家也感受到了压力,便招来了当时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商议,这名文臣便出言建议,让狄青出镇地方,担任两镇节度使,以此避开朝廷舆论。”
“这表面上看是为了让狄青逼祸,实际上就是为了弄死他,于是狄青也上疏自辩,言说自己无功却受封节度使,无罪却又外放,心中很是委屈。”
“官家便拿着狄青的奏疏向那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咨询,而那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回答却是。”
刘能在这里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说道:“太祖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但因为得到军心,所以才会发生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的事。”
“至此,狄青外放之事已成定局。”
“不过狄青不知道此事,便去到中书省寻求公正,结果那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门见山地和他说,外放他没有其他原因,只是朝廷有些怀疑他罢了。”
“事情到了这里,狄青也不得不外放了,不过官家还是有些担心他,于是便在这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建议下每月派去一名钦差看望他。”
“在这种压力下,没过半年,狄青便病死了,而且从此之后,枢密院掌权的枢密使就再也没有过武人出身,大宋的军权被文臣彻底掌握。”
赵炅的脸色彻底阴沉了下来。
刘能的第一个故事中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就已经让他心有警觉了。
:()我跨越空间时间借武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