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春暖花开(第1/2 页)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钟声刚刚敲响。
大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一个个新上市企业的股票代码依次亮起。这些都是在新生基金扶持下,成功实现上市的中小企业。
沈若兰站在交易大厅的观礼台上,目光扫过下方忙碌的交易员们。昔日程远山和德利銮主导的金融帝国已经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夫人,"李秘书快步走来,"第一批企业的上市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
沈若兰整理了一下衣襟,走向主席台。作为新生基金的创始人,她将为这些企业敲响上市钟声。
台下坐满了各界嘉宾,其中不少都是新生代企业家。这些年轻人中,有的来自科技行业,有的深耕实体经济,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坚持正道经营。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沈若兰站在话筒前,声音清晰而坚定,"不仅是因为这些优秀企业的上市,更因为这代表着我国商业环境的一次重大变革。"
她的目光扫过台下的面孔:"在这里,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批真正靠实力和诚信打拼的企业家。这才是健康的商业生态应有的样子。"
话音刚落,掌声如潮。
第一个上市敲钟的是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公司的创始人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据说当初就是被程远山的金融手段逼到绝境,后来得到新生基金的投资才东山再起。
"张总,"沈若兰微笑着和他握手,"恭喜你。"
"谢谢沈夫人,"张总说,"如果不是新生基金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
敲钟仪式开始了。清脆的钟声回荡在交易大厅,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午休时分,沈清韵来找母亲。
"母亲,商会那边传来消息,"她说,"经过投票,您已经当选新一届会长。"
沈若兰点点头:"很好,是时候推动一些改革了。"
"您想从哪里着手?"
"首先是行业自律,"沈若兰说,"这些年,程远山事件给我们上了一课。商界需要规则,需要道德底线。"
正说着,一个意外的访客来了。
"沈夫人,"来人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陈局长,"不知是否方便谈谈?"
沈若兰看了看表:"二十分钟。"
会客室里,陈局长开门见山:"关于您提出的金融改革方案,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认为非常可行。"
"然后呢?"
"我们希望能在香港先试行,"陈局长说,"您知道的,香港一直是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桥梁。如果改革能在这里成功,将会产生示范效应。"
沈若兰若有所思:"你们准备怎么配合?"
"全力支持,"陈局长说,"包括政策支持、资源对接,以及必要的监管豁免。"
"好,"沈若兰说,"让法务部的人和你们对接具体细节。"
送走陈局长,沈清韵问:"母亲,您真的准备在香港推行这套改革方案?"
"是的,"沈若兰说,"香港是个好试点。它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成熟的市场环境,最重要的是,那里的人更能接受新事物。"
下午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沈若兰走到窗前。街道上,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
"你看,"她指着窗外,"商业就像这川流不息的人群,需要规则来维持秩序,但更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
这时,李秘书又来报告:"夫人,新加坡那边来电话,说金融科技园区的合作案已经通过了董事会批准。"
"很好,"沈若兰说,"让项目组开始筹备。这个园区,将是我们连接东南亚市场的重要平台。"
"母亲,"沈清韵说,"我们是不是扩张得太快了?"
"不是扩张,是布局。"沈若兰说,"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商业生态。这不仅是为了沈氏,更是为了整个行业的未来。"
晚上,沈若兰在办公室加班。桌上摆着各种项目报告和市场分析。
突然,电话响起,是宋玉芙打来的。
"若兰,"宋玉芙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听说你当选商会会长了?"
"消息传得真快,"沈若兰说,"你在哪里?"
"巴黎,"宋玉芙说,"刚谈完一个时尚产业的合作项目。对了,那个环保时装品牌的事情进展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