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许都徐郡惊变(第1/3 页)
曹操自大破吕布后,势力渐盛,其志愈坚,如翱翔天际之雄鹰,俯瞰着这乱世九州,欲展宏图霸业。他的营帐连绵,军旗飘扬,谋士们在营帐中日夜谋划,战将们在校场上操练不息。曹操常常独自登高远望,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野心。他深知,这天下纷争不断,正是他一展雄才大略的绝佳时机。
而此时,汉献帝在杨奉、董承等护佑下东归,一路颠沛流离,如失群之雁,狼狈不堪。他们穿越荒郊野岭,道路崎岖难行,车辙深深印在泥泞之中。献帝的车驾破旧不堪,在颠簸中摇摇欲坠。狂风呼啸,吹乱了献帝的发丝,他的面容憔悴而疲惫,眼中满是无助和迷茫。
杨奉和董承奋力保护着献帝,他们的衣衫早已破损,身上布满了尘土和血迹。士兵们也都面露饥色,但仍紧握着手中的兵器,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到一处村庄,百姓们看到这支落魄的队伍,虽有心相助,却也自身难保。他们只能给予一些微薄的食物和水,眼中满是同情和无奈。
曹操闻知,心中一动,如谋士郭嘉所言:“主公,天子乃天下之共主,若迎之至许都,便可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乃天赐良机,不可错失。”曹操双眸闪烁,似有星光璀璨,沉思片刻后,毅然决然道:“善!吾当亲往迎驾。”他的声音坚定有力,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辉煌。
曹操亲率大军,旌旗蔽日,如汹涌之潮水般朝着献帝所在之处进发。其军队步伐整齐,铠甲在阳光下闪耀,如金色的鱼鳞,熠熠生辉。马蹄声如雷,震撼着大地,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曹操端坐于战马之上,身姿挺拔,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威严与果断,恰似那主宰苍生之王者降临。他的披风在风中烈烈作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的到来。
献帝见曹操前来,心中五味杂陈,如打翻了五味瓶。他既盼望着曹操能护他周全,给他一个安稳的栖身之所,又隐隐担忧曹操是否别有用心,是否会将他当作傀儡,操控于股掌之间。“曹操此来,究竟是真心救驾,还是欲将朕当作傀儡?”献帝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疑虑,那目光如风中残烛,飘摇不定。但身处此境,他亦别无选择,只得随曹操前往许都。
曹操将献帝迎至许都后,大兴土木,为献帝建造宫殿。表面上,他对献帝恭敬有加,朝拜行礼,言辞谦卑,如忠臣孝子。然而实则大权在握,军政之事皆由他决断,政令皆自他而出。曹操站在许都的城楼上,望着城中的繁华景象,心中暗自思忖:“如今我有天子在手,便可名正言顺地号令诸侯,看天下谁敢不从!”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那笑容似藏着无尽的权谋与野心,如深海中的暗流,涌动不息。
而在徐州之地,刘备领徐州牧后,本欲一展抱负,造福百姓。他心怀仁德,亲民如子,日夜思索着如何让徐州繁荣昌盛,让百姓安居乐业。他时常微服私访,了解民间疾苦,与百姓们亲切交谈。他下令减轻赋税,鼓励农耕,还开办学府,培养人才。徐州在他的治理下,渐渐有了复苏的迹象。
然而袁术在淮南,对徐州虎视眈眈,如恶狼觊觎肥羊。袁术的营帐中,谋士们纷纷献计,欲夺取徐州这块富饶之地。袁术本人贪婪自私,一心只想扩充自己的势力,根本不顾百姓的死活。
刘备为保徐州安宁,亦为扩充势力,决定出征袁术。出征前,他再三叮嘱张飞:“三弟,徐州乃我等根基,你务必要坚守城池,不可饮酒误事。”刘备目光凝重,眼神中满是担忧与信任,紧紧握着张飞的手,似要将责任与期望一并传递。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关切和郑重,仿佛这是他最后的嘱托。
张飞拍着胸脯,大声道:“大哥放心,俺老张定当守好徐州,若有差池,愿受军法处置!”张飞满脸胡须如钢针般竖起,眼睛圆睁,目光中透着自信与豪迈,那神情仿佛徐州城已被他铸就成铜墙铁壁,坚不可摧。他的声音如洪钟一般,震耳欲聋,让人感受到他的决心和勇气。
刘备率关羽等出征后,张飞起初还牢记刘备叮嘱,每日巡查城防,认真严谨,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神圣的领地。他亲自登上城楼,观察四周的动静,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迹象。他对士兵们严格要求,训练有加,确保城防固若金汤。
然而时日渐久,他心中烦闷,那戒酒之苦如蚁虫啃噬。一日,他望着案上的酒壶,心中挣扎:“只饮少许,当无大碍。”于是,他终是忍不住,抱起酒壶,大口灌下。酒水如涓涓细流,滑过喉咙,起初让他感到畅快淋漓,然几杯下肚,便已神志不清。他的笑声在屋中回荡,却不知危险正在悄悄逼近。
吕布在小沛,听闻刘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