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会为难(下)(第1/2 页)
“现有一地村民发现他们所在附近深山中有批前朝野人居住,村民们害怕被野人伤害,官府派了官兵前去他们又不愿意下山,现在怎么做才能尽可能让大家都满意?”
一道有些无厘头的题从白乾之嘴里说出,不少文人都懵逼了。
只有少数人知道,这确实是永安县县令最近遇到的问题,聪明的眼神已经往第三层包厢望去,很可能这也是大人想要集思广益,未尝不是个机会呢?
李山倒是没想那么多,他对这种题的兴趣反而比传统的文章对对子更感兴趣。
“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吧!”白乾之伸手做了个往下压的手势之后,就说道。
意思是不要求一定写成文章,只要提出的建议适用即可。
“敢问白公子,这些野人的来源可否摸清?”
看人们都在私下讨论,李山率先提出自己的疑问。
“哼,都说了是野人了,你管他那么多?要我看官府就该强制迁他们下山,先去做劳役磨磨性子,然后给他们一个良籍,等他们见识到山下世界的繁华方便后,自会感激我们。”
一位脸很长的书生不屑的开口。
“话不能这么说,虽然他们是野人,但是在山里生活这么久,可见不是为非作歹之人,我们还是采取怀柔政策为妥。强制迁徙万一反而让他们产生逆反之心伤人怎办?”
另一位圆脸书生不赞同。
“根据对他们有限的了解,是前朝战乱时期为了躲避战争进入深山的,在那里安居后就一直没在出来过,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白乾之趁着间隙回答了李山的问题。
此时的野人和李山现代所指的野人不一样,这时只要是没有身份的人,都会被称为野人。
而且朝廷对这种深山里有大规模野人的事件都很重视,一不小心会引起骚乱不说,万一里面的人有什么不好的心思,杀伤力也不容小觑。
听到原是前朝为躲避战乱才进入深山的普通百姓,不少读书人更加倾向于怀柔政策了。
“我看就帮他们在山下置地,有了地就有了根,慢慢的他们不就出来了吗?”
一位十分白净的书生发表自己意见。
“周翔,你就是太天真了,那些地官府给钱吗?给野人地又让一直老实本分的村民们如何想呢?说实话他们这种还不算是我们大晨朝百姓呢!再说,哪有那么多钱来霍霍?”
黄鹏程不屑嘲讽。
看来他的嘲讽技能不是针对刘坤,而就是喜欢喷人。
虽然和以往文会不一样,但是大家还是很热烈的讨论起来,气氛十分热闹。
“李山,你有什么想法吗?”白乾之听完其他书生们看法后,将目光投向了问了个问题后就很安静的李山。
其他书生学子们也都竖起了耳朵,显然对李山的建议是有些好奇的。
“我认为此事不必操之过急。首先村民这么多年才发现,说明野人距离他们常去的地方有一段距离,两者之间互不干扰。第二要改变一个群体的生活模式是很难的,我想不仅仅是野人不想下山,住在他们附近的村庄也有很多人不想野人来融入他们。但是也不能不管,毕竟谁也不知道野人们哪天遇到天灾人祸活不下去,会不会下来霍霍村子。”
李山不紧不慢的说着自己看法。
长脸书生很是看不惯他,小声嘀咕着:“这不是废话吗?还以为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李山听到长脸书生的吐槽也不以为意,继续说着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可以先从买卖物资上下手,他们居住在山上,肯定有很多生活用品是没有山下的方便的。只要他们承认我们大晨朝,他们就可以随时派人下山来赶集。既然是普通百姓,我相信他们不会拒绝这个请求……
慢慢的待到他们对山下了解多了,可以再从他们子孙后代下手,在山上一辈子都是山民,风调雨顺时还好,遇到灾年也不好过。
告诉他们只要他们的孩子识字,也可以下山来学习,父母有我们朝廷身份凭证的,还可以参加科考。
天下父母没有不喜欢孩子过上好日子的,长此以往潜移默化下去,哪怕他们住在深山老林之中,谁又能说他们不是我们大晨朝的子民呢?”
李山说完后默默坐下了,他感觉自己想法很简单,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却不知三楼包间里面,白大人已经面露赞赏之色。
“文大人,这位小少年虽然不大,可是条理清晰,看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