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上任途中,到任(第1/2 页)
从北京到淮安府,正常坐马车大概要半个月到。
张伟带了近百人,估计至少要二十天左右才能到。
这么多一行人,当然要选择走大路,走驿站,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免费。
像张伟这种赴外地做官的,吏部的任命书通常都会附带一张户部报销凭证。
只要不超过最高额度的消费,都可以凭借报销凭证报销。
这个制度无疑是个相对很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这个报销制度,很多没钱的官员都要靠借高利贷才能上任。
既然是靠借高利贷来当官的,那么当官时能不捞吗?
第一天,车队没有走多远,队伍的大总管周师爷跟过来跟张伟说:“东家,今天第一天,很多人都还没习惯出远门。
特别是少爷小姐们已经守不了了,我们先找最近的驿站歇一天再说,你看如何。”
张伟:“好,等我们达到下一个驿站就歇息。”
当晚在驿站,张伟安抚好老婆孩子后,就拿出淮安府的地图仔细研究了起来。
这个时代的淮安府属于苏北行省管辖,一共下辖山阳,清河,盐城,永安,桃源,沭阳六县。
淮安府北靠海州府,南靠天下有数的繁华之地扬州府。西北靠天下重镇徐州府,西南靠泗州府,东边是黄海。
总体而言,算是一个比较富饶的地区。
看来自己的恩师真是给自己挑了一个好地方呀。
赶路的时间无聊又辛苦,一行人走走停停用了十七天,终于到了徐州。
张伟一行人刚在徐州驿站住下,就有自称是淮安府的客人带着重礼来访。
张伟想了一回,跟亲随小李说:“你跟来人说,如果是来拜访淮安知府张伟,张伟还没有上任,不便接待。
如果是拜访故友张伟,张伟在淮安并没有故友。”
张伟叫人把周师爷请了过来:“周前辈,你在苏北海州当过好些年的官,你给我讲讲苏北的风土人情吧,我这还没上任呢,怎么就有人跑到徐州来送礼了?”
周师爷:“苏北人跟中原人一样,非常重视官府的力量,这里民间平时对官员非常尊重,但要是反抗起来,这边往往又是最先杀官造反的区域之一,这是这边人的特点之一。”
“至于送礼,如果对方没有特别要求,东家可以放心收,这边的人一般给官府送礼,只是希望官员不给他们找麻烦而已。”
“如果是求东家办事的,东家一定要考虑清楚能不能办再说。”
张伟:“周前辈 ,我明白了,我第一次来到苏北,你凡事多帮我多长一个眼睛。”
“但有件事我要先说清楚,一定不能打着我的旗号去乱收钱,否则后果你也体会到了。”
周师爷:“东家,你放心,我现在只有苏儿这么一个女儿。
而你马上就要娶苏儿为妾了,我肯定是以你的官位为重,万万不敢乱收钱了。”
张伟对周师爷的话将信将疑,周师爷走后,张伟叫过来一个邹家出身的亲随,对他耳语吩咐了一通。
第二天张伟的队伍出发时,有两个张伟的亲随故意落后几个身位,然后慢慢地跟大队伍走散了。
从徐州到淮安一共用三天,张伟一行人,用了二十天,终于来到了淮安府的府治山阳县。
淮安府的上任知府由于参与海东走私之案,已经被朝廷捉拿归案,现在的知府一职由淮安府的通判付柏青代理。
张伟来到城门之时,付柏青带着淮安府和山阳县大大小小官吏和士绅代表近百人前来接张伟等人。
一番客气之后,付柏青向张伟介绍了目前淮安府的几个重要官员。
首先就是他自己,他是江西人,大顺四年的三甲进士出身,现年四十左右,三前年升任从五品的通判。
其次是淮安府的另一位通判赵永康,苏北徐州人,大顺七年的三甲进士出身,现年三十五岁左右,一年前从正六品的山阳知县从五品的淮安通判。
现场第三位是正六品的山阳县叶知县,叶知县看上去年近五十了,此人是个举人出身,能升至正六品,必然是个厉害角色。
接下来三位是淮安府的经理(类似于秘书长)一位姓何,一位姓罗,还有一位姓郑。
前面的何经历,罗经历都是大顺十三年的三甲进士出身,目前都是正七品,只有最后一位郑经历是举人出身,目前品级是从七品。
剩下的淮安府的六房三司,照磨,司狱,巡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