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强军富民(第2/4 页)
如今经过这件事之后,有了这种过命的交情,他与这些军士的感情更加的深厚。
李如璋打算让李顺来担任内卫统领。
起初李顺一听,是连忙推辞。
他虽是李少严的族亲,可并未上过私塾乡学这些,
他之所以能识文断字还是当年跟随李少严身边耳濡目染才学会的。
他担心自己无法胜任,也不会被底下人服众,尤其是下属里面还有文官。
他还是愿意跟在李如璋手下,当个亲卫队长更好。
气的李如璋将他一顿痛骂,不思进取。
最后,李如璋告诉他,不要以为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就一定聪明绝顶,天资聪慧。
很多下位者也不一定就是愚钝、平庸。
正所谓时也命也。
他李顺慢慢的官职越做越大,自然而然思维和眼界以及能力就不一样了。
他看中李顺忠诚,只要李顺在以后的位置上,行事不偏不倚,公正无私。
其他的,可以慢慢学。
当然,李如璋所谓的忠诚,并不是指忠诚于他本人,而是忠诚于他目前所进行的这一番事业。
不过,李如璋还有些话没对李顺说,其实每个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至于能不能用好,完全取决于任用者的眼光和安排是否妥当合理,
就拿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为例,
一郭一县之人,便可以凑出整个帝国统治阶层的人才,而且还是很优秀的人才。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再借用李如璋后世所学的那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经过李如璋的一番鼓励,李顺这才忐忑应承下来,
李如璋让他先从亲卫中挑选机敏果敢的弟兄,组成骨干,再让他们挑选合适的军士。
尤其是做间谍这方面,必须要严格筛选。
挑选机智勇猛,胆大心细者充任。
到时候,他会亲自教授他们一些做间谍的技巧。
重情义的人,往往也心软,所以李如璋又再三提醒李顺,严禁因私废公。
大家都没有经验,有短板是正常的,摸着石头过河,将来肯定也会出不少问题。
但是,来自外界的因素,是未知不可避免的,但是,若是由自身原因导致的,那便是不可饶恕。
所以,务必一开始便严格甄选。
李顺再三保证,绝对不会辜负李如璋的重托。
将李顺送走,李如璋再度陷入沉思。
他还是在思考军队的问题。
裁撤之后的军队人数,只有四万左右。
比起之前少了整整两万有余。
乍一听起来,感觉是少了了很多,似乎对光州而言,减少了不少压力。
然而,实际上,此时的光州,加上当初从幽州逃难的数十万百姓,撑死也就三四十万人。
想以这三四十万百姓,养这四万军士,肯定能养得起,当初六万军士都养了,如何会养不起这四万?
之前是供养十分吃力,如今只能说相对好了一些。
但是,也仅仅是养得起,想要达到富养,全部成为精兵强将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且,一直让百姓承受赋税钱粮重担,也并非李如璋想看到的。
这就是为什么李如璋一直与朝廷虚与委蛇的原因。
如果不是他们当初自己屯田加上朝廷输送物资粮饷,军队战力早崩了。
可即便如此,这次李如璋回来检阅军队,仍然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训练强度加大,许多将士的胃口便也随之增大。
粮食依旧不够吃。
可若不加强训练力度,又成不了强军。
这是个死结。
还有就是夜晚,许多将士视力极差,
这还是李如璋在潼关巡城的时候发现的,好几次他夜间巡城,走到近处,守城军士都看不清他是谁,
明明李如璋已经看到了对方,可对方只说能听甲叶振作的声响,看不清人。
甚至有几次,都到了弯弓搭箭亮兵刃的程度。
后来,李如璋询问了好多人,才发现,这两个问题,一个是身体缺少油水引起的,另一个则是夜盲症。
前者是因为身体消耗太大,缺少油水,只能大量补充碳水进行身体补充。
而后者,则是因为缺少维生素,毕竟,军中伙食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