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海洋生态保护的实证之路(第2/4 页)
工具开始清理垃圾,并进行分类记录。
“大家尽量把垃圾分好类,塑料垃圾和其他类型的垃圾要分开装,这样方便后续的统计和处理。” 林婉一边弯腰捡起一个破旧的塑料桶,一边对志愿者们说道,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这片海滩的疼惜。
“林姐,这么多垃圾,清理起来可不容易啊,而且感觉怎么清都清不完。” 志愿者小王无奈地说道。
“是啊,但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每清理一点,海洋就少一点污染,海洋生物就多一点生存的希望。” 林婉坚定地回答道。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在海洋中存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据相关研究表明,这片海域的海洋生物体内,平均每克组织中就含有 0.5 个微小塑料颗粒,这些塑料颗粒无法被消化,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导致海洋生物营养不良、肠道堵塞甚至死亡。而且,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这些塑料污染最终也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与此同时,小李和助手们再次开始采集海水样本,这次他们更加谨慎,因为这片海域的污染情况可能更加复杂。
“这里的海水颜色看起来很不正常,估计污染成分更复杂,我们要多采集几个点位的样本。” 小李对助手说道。
在他们忙碌的时候,陆一山则与附近的一位渔民攀谈起来,了解这片海域渔业资源的变化情况。
老渔民王大爷无奈地叹了口气说:“以前这片海域鱼虾可多了,一网下去能收获几十斤。但现在,有时候出海一整天,连几斤鱼都打不到,而且鱼的个头也变小了很多。就说去年吧,我们村的渔业总产量比十年前下降了 60%,这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估计是被污染了。” 陆一山认真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心中对这片海域所面临的问题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大爷,您放心,我们这次就是来搞清楚问题,想办法保护这片海的,让你们以后还能有好收成。” 陆一山安慰道。
完成这个考察点的工作后,团队稍作休息,继续前往下一个考察点 —— 一处海洋生态脆弱的珊瑚礁区域。在途中,他们经过一片浅海海域,海水清澈见底,能看到一群群色彩斑斓的小鱼在摇曳的海草间穿梭嬉戏,偶尔还有几只水母慢悠悠地飘荡着,透明的身体在阳光下折射出绚丽的光彩,仿佛是海洋中灵动的精灵。但团队成员们心里清楚,这样美好的景象在这片海域正变得越来越稀少。
“这些小鱼和水母真漂亮,真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它们一直有这样的家园。” 林婉轻声说道,眼中满是对这些海洋生物的喜爱。
“嗯,这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保护海洋生态,让这些美丽的生物不再受到威胁。” 陆一山回应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大家交流着前两个考察点的情况。
“从目前的考察来看,海水污染和垃圾污染都很严重,我们后续的保护计划要全面考虑这些问题。” 科研团队的赵教授说道。
“是啊,而且还要考虑如何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海洋的行动中来。” 环保组织的李姐接着说。
“我觉得我们可以制作一些科普视频,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生态的重要性和目前面临的危机。” 林婉提议道。
“这个主意不错,我们可以收集一些今天考察的素材,回去后就开始制作。” 陆一山赞同地说道。
终于,他们到达了珊瑚礁区域。这里的景象让大家心痛不已,原本五彩斑斓、充满生机的珊瑚礁变得黯淡无光,许多珊瑚都出现了白化现象,周围的鱼类也明显减少。小王操控无人机对珊瑚礁区域进行拍摄和测绘,记录下这片区域的现状。
“从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来看,这片珊瑚礁的受损面积很大,我们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小王通过对讲机向大家汇报。
小李则采集了珊瑚礁周围的海水样本和一些珊瑚组织样本,准备带回实验室分析,以确定导致珊瑚礁白化的具体原因。
“这里的海水温度似乎比正常海域偏高,可能是导致珊瑚礁白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重点检测一下海水的温度、酸碱度以及营养盐含量等指标。” 小李说道。
经过几天紧张而忙碌的实地考察、取样和分析,陆一山和团队成员们对这片海域的生态状况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他们围坐在临时的会议室里,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后续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