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章(第1/3 页)
荆襄之地多流民。
所谓流民,多是在原籍地受兵、匪、旱、涝、虫等天灾人祸,又不堪官府与地方豪绅的压榨盘剥,不得不背弃家园,四处逃亡的人。这些人中,老弱病残者多半转死沟壑,侥幸活下来的则聚于山林间,或垦荒种植以换糊口之资,或啸聚哗变,落草为寇,依山据险,与官府对峙。
而荆州襄阳一带,既是九省通衢,地处要冲,又有高山险阻,无巡检司盘诘,于是天然地成为流民群聚之所。
阳春三月,荆州府里弥漫着铁锈味儿的冷气。在寅宾门附近一座城楼上,竖着三根木杆,每根木杆上都绑着一个塞满稻草的假人。风一吹,稻草就在皮里哗啦啦响。
蜷缩在黄土地上的连嬅睁开眼时,只闻到一股土腥混合着血腥的臭味。她的目光从寅宾门城墙角落的青苔一路往上,飘到城楼上那几根显眼的木杆处。
这是在搞什么行为艺术吗?连嬅意识涣散地想,真的不会被城管当场拿下吗?
很快她就发现那些绑在木杆上的稻草人,顶上还插着一颗头。和略显滑稽、不成比例的“稻草身体”相比,这几颗头简直栩栩如生。黑糊糊的发丝和胡须彼此粘连着,僵硬成块,被风掀起时便露出底下狰狞的脸,一道长长的疤,鱼一样快要瞪出来的眼珠子,和紫黑色大张着的嘴。
连嬅与那双怒目圆睁的鱼眼遥遥对视了两秒,一阵心悸,又把视线挪回到墙角的青苔上。
凛凛寒风冻得她整个人打颤,又时不时热得犹如火烤。她的意识昏昏沉沉,甚至常常感受不到自己的四肢,有一种魂魄离体般的错觉。
作为毕业刚满半年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连嬅曾经吐槽自己996的码农生活为活人微死,如今她又有了截然相反的体验,叫死人微活。
童话故事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冻死之前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死去的祖母,而连嬅在生命尽头却看到了诡异的走马灯。
一个穿着青灰色道袍的童子,大约十岁的样子,皮肤细白,眉眼精致,在一群人的拥簇下向另一位头戴香叶冠、身穿天青色云纹道袍的道长行礼。
“儿臣给父皇请安。”
像是一场格外荒诞的过家家游戏。
不属于她的记忆洗脑式重放着:你是当今皇帝与过世的陈皇后的女儿,是身份贵重的皇长女,你从小生长在紫禁城……
连嬅:不对,我是湖北农村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北京。
但模糊的记忆画面并不受她微弱意志的掌控:……你生长在紫禁城,跟随父皇修道,熟读道家经典,六岁就能提笔写青词……
寅宾门迎来送往,运送货物的车夫、进城做生意的商贾、携友交游的士人等等,基本都是些男人。他们裹着各式头巾,穿着宽大的长袍,像横店里跑龙套的群众演员。没有人关心路边是不是有个冻死的小孩,倒是有不看路的不小心踢在连嬅尚且柔软的身体上,然后踹一脚,唾一口“晦气”。
那些片段式的走马灯不知道第多少遍重映后,连嬅犹如回光返照般终于恢复了一丝精神。
强烈的求生意志支撑着她努力伸长手拽住路边行人的衣角,盼望能遇到一位善良有爱心的人,看出她兴许还有救,把她送去医院或者什么诊所。可那些被拽到的人通常像是踩到了臭狗屎,一边狠狠地踢开她,一边骂几句听不懂的方言。
“求求你……救救我……”这六个字她不知道说了多少遍,说得本来就干涩的喉咙越来越沙哑。
终于有一个人愿意稍微停留脚步。他俯身,探探连嬅的鼻息,颇有些惊讶地扬声:“霍,竟然还有气儿。”
连嬅更用力地扯着他的衣服,袖口往下滑了一小截,露出一段沾了泥灰也细皮嫩肉的手腕。
一看就知道不是个干活儿的手。
这种多半是被拐子拐来后生了病,往路边随手一丢的赔钱货。
脏是脏了点,样貌也看不清楚,但估摸着洗一下应该有几分卖相。
连嬅哪里知道他的算盘,她急于拽住这根救命稻草,生怕对方犹豫后不愿担麻烦。烧糊涂的脑子失去了控制言语的能力,她惶惶然脱口而出:“我是……皇帝……女儿,救……救我。”
这荒唐话和“我是秦始皇,给我打钱”倒有异曲同工之处。做人口买卖的都是人精,谁听了不得笑掉大牙。
于是男人站起身,冷笑一声:“原来是个疯子,真背时。”他又往连嬅身上狠踹了两脚,“好狗不挡道,滚一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