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互诉衷情(第3/4 页)
宋怀玉抬头,眼中有些羞涩,却带着一丝坚定:“青云,你值得拥有这些温暖。其实,我想告诉你……我……”
“怀玉,”李青云忽然打断她的话,声音低却坚定,“我明白了,我也有话想告诉你。”
宋怀玉静静地看着他,等着他说下去。
李青云深吸一口气,低声说道:“怀玉,从第一次见到你,我便觉得你与旁人不同。你的善良、聪慧,还有对我的理解,都让我觉得……我们可以并肩同行。”
宋怀玉的脸颊微红,眼中闪过一丝欢喜:“青云,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天地间只剩下彼此。李青云轻声说道:“怀玉,这条路可能会很难。我的目标,不仅仅是考取功名,更是为了洗刷家族的冤屈,为百姓尽一份力。我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但我希望,无论发生什么,你都愿意陪着我。”
宋怀玉抿嘴一笑,目光坚定:“青云,我愿意。只要我们同心,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李青云点点头,眼中满是感激与深情:“怀玉,谢谢你。这份承诺,我会用一生来珍惜。”
宋怀玉轻轻握住他的手,低声说道:“青云,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一个人。我会一直陪着你,不论未来有多难。”
自与宋怀玉互相表白后,李青云的心态更加坚定。他明白,无论是为了自己、为了家族的冤屈,还是为了那些一直支持、关心他的人,他都必须更加努力。他将感情的温暖化为动力,将每一日的时间安排得更加紧凑。
清晨,天刚蒙蒙亮,李青云便起身推开窗,清凉的空气夹杂着晨露的气息涌入书房。他点燃灯盏,翻开案上的《四书五经》,低声朗读。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他一字一句地念着,将文句反复背诵。
赵母偶然经过,见他低头苦读,忍不住心疼地说道:“青云啊,天还这么早,别太辛苦,注意身体。”
李青云抬头微笑:“伯母,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赵母叹了口气,轻轻点头:“你这孩子,吃得了苦。好好读书,我们都看好你。”
巳时,书房中传来剑风呼啸的声音。李青云挥舞着手中的长剑,重复着周凌风教给他的“凌风剑法”与“风云三剑”。
每一招一式,他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但他全然不顾。
宋怀玉偶尔会从院外路过,看着李青云在烈日下练剑的模样,不由得叹道:“青云的韧劲,真是令人佩服。”
午饭后,李青云会在书房中摊开往年的乡试试题,认真作答。徐子谦偶尔前来,为他讲解答题技巧与文章结构。
“青云,乡试的文章,不仅要立意明确,还要展现出你的经史通识与文章布局的才华。”徐子谦语重心长地说道,“别总想着讨好考官,真正好的文章,是真情与才学的结合。”
李青云听后若有所思,开始在文章中加入自己对时局的思考。“文章若无真情实感,终究难以打动人心。先生的话,让我受益匪浅。”他在心中默默记下。
夜晚,书房中的油灯微弱却坚定地燃烧着。李青云拿着一本《资治通鉴》,一边翻阅一边抄录要点。“历代治乱,究其根本,皆在人心与制度。”他写下这句话,低声自语道,“天下若想长治久安,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官场腐败与民生问题。”
他停下笔,回想起游历途中所见所闻,心中愈发坚定:“考取功名只是第一步,改变现状才是最终目标。”
一日黄昏,薛逸风来到赵府,看见李青云正在院中舞剑。他倚在门边,打趣道:“师弟,剑法可精进了些?”
李青云停下动作,笑着拱手:“师兄若有闲暇,不如赐教一番?”
两人很快进入状态,剑光交错,剑风呼啸。薛逸风时而轻松破解李青云的攻势,时而故意卖个破绽,逼李青云思考如何应对。“师弟,你的剑招虽稳,但变化不足。多想想‘剑随心动’的精髓。”薛逸风提醒道。
李青云擦去额头的汗水,认真点头:“多谢师兄指点,我会继续改进。”
在李青云的努力中,赵府上下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赵父经常来到书房,与他讨论时局与文章立意;赵母则送上热汤与点心,叮嘱他注意身体;宋怀玉不时来到院中,为他念书或陪他练剑,默默支持着他。
李青云站在庭院中,看着满天繁星,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决心。“有如此良师益友相助,我一定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