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现在,从〃左〃的指导思想发展的过程来说,《二十三条》是这个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强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特别是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个政治和理论纲领,它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纲领。但是,在当时的实际活动中,我们直接感受到的,还不是这个政治和理论纲领,而是纠〃左〃,纠正在《二十三条》以前普遍出现的对干部打击过宽过重的〃左〃的错误。《二十三条》发表的当时,许立群正领导###一大群干部在北京通县徐辛庄公社内军庄大队参加〃四清〃运动,我也参加了这个工作队。一开始也搞得挺〃左〃,叫做下来一看,真是一分为二,阶级斗争激烈,〃合二而一〃是鬼话。大队小队干部几乎都靠边站了。周围还有搞得更〃左〃的,由红旗杂志一大群干部组成的、有关锋和戚本禹参加的工作队在翟里,听说还打了人。《二十三条》出来后,许立群对于内军庄还没有出现打人的事感到自慰,很快同原来大队小队的干部结合,妥当地结束了运动,转入主要抓生产。《二十三条》里有一条:四清要落在建设上面。(不过,原来的大队支书还是伤了感情。没有查出他有什么贪污和不法行为,要他继续当干部,但他宁愿到大队窑厂摔砖坯,说他有的是力气,不怕干重体力活,摔坯子挣钱还多,再也不愿意当这号操心又挨斗的干部了。)
不久,许立群被派去当北京大学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工作队队长,代替原来的队长、###另一位副部长。为什么要换工作队长?就是因为《二十三条》以前,工作队在北京大学搞社教运动,搞得太〃左〃了,斗得太凶了。《二十三条》出来以后,又顶着,不按《二十三条》的精神纠正缺点错误。三月三日,中央书记处在邓小平主持下,专门讨论了北京大学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一个会议纪要,记得主要有三点结论:一、北京大学是办得比较好的社会主义大学,也有一些问题;二、陆平同志(北京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是好同志,也有某些错误;三、北大的运动,肯定有成绩,也肯定有缺点。缺点讲了几条:工作队没有同北大的干部结合;把北大看作烂掉了、要夺权的单位;斗争方式也有问题。据说,对北大的结论,是中央常委讨论过的,〃陆平是好人犯了一些错误〃,是毛主席说的。
短暂的平静:〃思想斗争的二十三条〃(2)
邓小平在这次书记处会议上讲话,不仅谈了北大社教运动的偏差,还谈到当时学术文化界的过火斗争造成的紧张局势。他说:现在人们不敢写文章了。不敢写剧本了。书也不敢出了。戏台上只演兵,只演打仗了。电影哪有那么完善的?这个不让演,那个不让演。那些〃革命派〃抓住人家的小辫子,想靠批判别人出名,踩着别人的肩膀上台。他提出要赶快刹车。书记处会议纪要里还规定:〃四清要落脚到教学〃,〃学术批判要落脚到繁荣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不能要求剧本、作品都完美无缺〃,〃今后对知名人物的批判,必须先报中央批准〃。
这样,许立群,以及也被派到北京大学工作队去的陈道、何静修(他们两位是###理论处的)和我,就把三月三日书记处会议的纪要和精神,看作《二十三条》在北京大学和文化学术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就是说,《二十三条》被看作是纠正〃左〃倾、稳定局势、使运动走上〃健康正轨〃的文件。说《二月提纲》是〃思想斗争的二十三条〃,至少也含有这样的理解。
《二月提纲》发出以后,局势的确出现了一个多月表面的稳定和平静。
学术批判按《二月提纲》安排的〃正轨〃在运行。
两个〃南方谈话〃(1)
这平静中也有一点波澜,都是与关锋有关的。
在北京学术界贯彻《二月提纲》座谈会的小组会上,我作过一个发言,大意是说,文艺作品和学术文章是不是影射现实的问题,要很慎重地对待。我的前提,是肯定有影射,历史上有、现实中也有。按我当时的认识,认为《海瑞罢官》就是有影射。但是,我认为,随意把什么都说成是影射,是会把事情搞乱的。我举了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听说有一篇中学教员写的讲物理知识的科普小品文,有人怀疑是影射,上纲很高,但经过全面了解此人的政治情况和写作情况,排除了他搞政治影射的可能。另一个例子,是一篇批评吴晗的文章,认为吴的一篇介绍李冰父子的历史短文,是影射攻击我们的大办水利。我认为,这样的批评没有根据,这样的风气不可长,动辄批评这个人那个人这篇文章那篇文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