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山雨欲来(第2/2 页)
窒息的气氛,徘徊在朝堂的上空。山雨欲来风满楼,处身事外的文官们也是煌煌不已,几年前的胡惟庸案历历在目,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事也不少见。
朱标到底仁厚,对人心不像朱元璋过分猜忌。没有根据的事,把当朝第二的人整下去,于心何忍,莫须有可是千古疑案!
历史上,他是非常反感父亲残杀功臣的,这与他受的教育与天性善良分不开。
他打了个圆场,“父皇,驻军大都的事以后再议。”
,!
散朝后,朱元璋异常严肃的问朱标:“老大,你怎么在关键时候掉链子,我今天就想挑出这根刺。”
朱标笑着解释道:“光凭今天的事,不能令人心服,您要知道,众口一词,说明他们根本没有串通,这么明显的事,他们敢做吗?“
朱元璋一想,朱标所说也有道理,他担忧说道:“五军都督府你得看紧了,不能掉以轻心。”
他回道:“父皇放心,儿臣知道轻重,时时派人盯着呢。兵部也有我的人,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能得到消息。”
朱元璋点头表示满意,又忧虑说道:“把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分设,其实没什么多大意义,从根子上,他们是一路人。你有什么好法子没有,从源头上杜绝祸苗。”
朱标想起傅忠的建议,中间破绽太多,自己这关都过不了,说给皇上听又有什么用。
他沉思了一阵,最后还是说道:“暂时还没想出好办法。”
朱元璋看着忠厚的儿子,心里一阵叹息,为了维护他的面子,放弃了多少下手的机会,这都是为了他呀。
他苦心说道:”你的中正仁和是不错,有明君风范,而且压得住阵脚。但你不知道人心的险恶。”
他拍拍坐着的位子,“这个宝座,是天下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为它铤而走险的不知有多少,尤其离得最近的。等你登基后,你会琢磨我的话的。”
朱标如何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只是所受教育使他很不起心来,“您的担心不是没道理,但能否不要扩大,不是没跟他撕破脸皮嘛。胡惟庸一案,朝廷好几年才回过气来。您也要相信我的能力,除了二号,别人我也不放在眼里。”
就是这句话,历史上的徐达,死后没有牵连到很多人身上。
接着朱标又自信说道:“就算二号有不可测之心,我持中枢之正,举全朝之力,他能奈我何。”
朱标告辞后,朱元璋自言自语:“我也不想啊,就没有个好法子吗?”
:()大明,从尚公主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