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平叛之策(第1/2 页)
未央宫,宣室殿。
田千秋临危受命,担当起这平叛的重任。
他看着坐在龙椅下手的刘据,恭声道:“殿下,臣以为,此番齐王叛乱,并不足惧,我们最该提防的反而是虎视眈眈的匈奴人。”
“因此臣认为当以最小代价平叛,不战而屈人之兵。”
左相石庆沉声道:“刘闳狼子野心,人人得而诛之,当以雷霆之势彰显殿下威仪,皇权不可触犯。”
霍去病霍然起身,脸庞满是肃杀之气,高声道:
“丞相所言极是!齐王既已谋反,便是我大汉的逆贼,臣愿率铁骑直捣贼营,将其首级献于殿下!”
桑弘羊也微微皱眉,上前一步说道:“殿下,齐王背后站着的可是诸侯王和宗亲势力,强攻虽会有所损耗,但却能速战速决,以绝后患。”
“如今形势危急,当断则断,臣也以为应即刻发兵讨伐。”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交头接耳,点头称是,大多都对田千秋的“智取”之策表示怀疑和反对。
刘据坐在那里,笑眯眯的听着众人的意见。
“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但田爱卿既然说他有自己的平叛之策,想必也有其过人之处,不妨说来听听,让大家一同参详。”
其实无论是强攻还是智取,对付齐王一众逆贼都绰绰有余。刘据最为担心的则是汉武帝刚刚驾崩,匈奴人势必会趁着权力真空期间有所图谋。
如今已是入冬时节,本就举步维艰的老百姓,再也经不起匈奴人的折腾了!
“岁大雪,民多冻死!”
“冬至寒,异族多犯边,以掠钱粮!”
诸如此类事件,史书上不胜枚举。
别说是大汉,哪怕到了后世如盛唐大宋时期,冬天都是普通民众最难熬的时候,更别说蛮夷也会因冬季少粮而叩边掠夺。
而且到了这个历史节点,大汉对匈奴的战争已然由攻转守,渐显颓势,乌维单于势必蠢蠢欲动,不可不防!
那么多历史前车之鉴,让刘据不得不谨慎应对。
田千秋瞥了刘据一眼,他自然明白刘据的真正意图,他们不是怕,而是没必要为了区区齐王大动干戈,杀鸡焉用牛刀?
他轻咳一声,朗声道:“先帝崩殂,若大大动干戈,必生灵涂炭,有伤国本,给蛮夷可乘之机。”
“如今我们有长安传媒在握,应发挥优势,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心为上。”
“同时也可进一步扩大报纸影响力,广开言路,与民教化,何乐而不为!”
“况且刘屈氂向来谨小慎微,定然还有什么后手,暂时不宜亮出底牌。”
田千秋话音刚落,一直默不作声的金日磾道:“田相,莫要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很多公卿本就对空降的田千秋不满,顿时纷纷附和,朝堂上反对声一片。
刘据正襟危坐,微微摆手,众公卿渐渐收声。
他郑重问田千秋道:“田相,给你两日时间平叛,可敢立军令状?”
“当然,区区齐王不过乌合之众,若两日叛乱未除,臣自当提头来见!”
田千秋目光坚定,毫不犹豫地说道。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哗然之声。
大臣们纷纷面露惊愕之色,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两日时间?这怎么可能!齐王叛军来势汹汹,岂是如此轻易就能平定的?”
“哼,这田千秋怕是被权力冲昏了头脑,贸然立下这军令状,到时候完不成任务,可别怪我等没有提前劝谏殿下!”
霍去病眉头紧皱,上前一步说道:“田相,你可要想清楚了,这平叛之事关乎我大汉安危,绝非儿戏!”
田千秋神色未改,只是微微拱手向众人行了一礼,朗声道:
“我既已立下军令状,便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还望诸公在这两日之内全力配合,化解这场危机。”
刘据看着田千秋,面色赞赏,说道:“好,田相既有此决心,本宫便拭目以待。”
“这两日朝廷上下,皆听你调遣,若能成功平叛,必有重赏;若有差池,军法处置!”刘据一锤定音,算是为这场朝堂之争定了调。
随后他又对战争狂热份子霍去病道:“表兄,还需你派人时刻盯着匈奴人的动向,但有异动,第一时间上奏,以做万全准备!”
霍去病凛然领命。
众众卿也纷纷点头,还是太子殿下考虑的周全,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