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因为她赢了,在这次无声的战役中,也许还要归功于她丈夫的聪慧;玛丽安没有表情,因为她不知这几天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她存在于画中吗,或隐或现的幸福怎么去追;尼古拉没有表情,他企盼了这么多天的画会是这样的吗,为了它,甚至以自己的爱人做赌注,还好玛丽安没有什么,他就算是输了一半吧。 恍恍惚惚的桃源3天,就像是世间晃晃悠悠的3年。其间,《不羁的美女》就像一张网,网住了画家与模特、妻子与朋友,网住了创作欲和情欲,网住了空白或有痕迹的画布,人伟大,可以决定一幅绝世之画的历史和命运;人渺小,无法把握艺术的美和现实的生命……
《不羁的美女》评论(1)
名作不是被动的画与被画的结果,而是两个生命碰撞的结果。 这要读过那个长达4小时的“导演版”才可以体验得到。莫名其妙的两小时版本只剩下所谓情节,筋骨没有了。套句影片的话说:好作品应该有的“血气”荡然无存了。 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不羁的美女》的导演雅克·里维特优雅而不动声色地展示着艺术和美的残酷性。以近乎超然的,因而也倍加冷酷的方式默默描述着创造之谜和死亡之谜。 《不羁的美女》在语言上的主要特征是极度简洁:色彩、情节、动作、对话乃至节奏的近乎吝啬的节省;而那种近乎沉默的歌吟基调又在传达出典型的欧洲式的优雅。显现出一种智慧和透彻的气味。 然而,这一切都要读过那个长达4小时的“导演版”之后才可以体验得到。两个小时的版本是一个莫名其妙的版本——只剩下所谓情节,真正的筋骨没有了,或者套句影片的话说:那种好的作品应该有的“血气”荡然无存了。因而也就不存在所谓智慧和透彻的气味。 这是一部需要观赏者耐得住性子,用心去体验的作品。也许会和你的审美期待有一点“落差”,按照常规审美经验你可能会始终期待着发生一点事情,有一个明晰的结局。然而《不羁的美女》却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称得上“事情”的事情发生,也无所谓高潮和结局,就是画画、猜疑和沉默。整部影片240分钟的放映时间就在这沉默中悄悄流失,你却总会感觉有一种潜流在涌动,感觉雅克·里维特是在以极端平淡简约的方式讲述一个应该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 震撼从一个旅游者——巴黎来的美女玛丽安朝拜名画家之际开始。玛丽安对古堡的第一感觉是:这儿像教堂…… 一个青春的象征去一座封闭了时间的古堡,朝拜一个失去记忆的老画家,这种叙事本身就是一种喻示。 在古堡,老画家突然注意到光线下的玛丽安有着特别的神采,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妻子——那个让他着迷的模特,自然也唤起了尘封已久的创作激情。“好的作品,应该有一种血气,有血的作品应该是那个美丽恬静的女孩……”当画家的艺术生命与自然生命都遭遇到青春的血气;当他意识到这一切可能会像已经消逝过的一切那样消逝时,老画家决心揽住这一片霞光,重新拿起画笔,拾起尘封已久的记忆。当然,以一颗过来人的敏感的心他也明知道,无论对他本人还是直接参与者那都将是一次残酷的心灵熬煎。“好的作品,画布应该是带血的。”老画家说。就如爱伦·坡著名的文学作品——《椭圆形画像》,那幅让人在一看之下就惊为真人的少妇画像,是以画中人在画作完成的那一刻的死亡为代价的。当初,姑娘觉得爱人兼画家要替自己画像的愿望“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随着绘画进程,姑娘日渐憔悴,而沉浸在创作中的画家“竟然没有觉察他涂抹在画布上的那些色彩就来自坐在他身边的妻子脸上”。杰作完成之时,画家为自己的作品而惊呼:“这就是生命!”他没有意识到,不仅妻子的血,他自己的血也涂满了画布。 画像吸取了真人的生命,不朽的美攫走了尘世的美。
《不羁的美女》评论(2)
玛丽安最终参与老画家的创作表面上看是“共谋”的结果:画商普鲁斯主动提出请玛丽安为画家做模特,为了能够以市价买下一幅可能的世纪绝作;男友尼古拉为了亲眼见识一幅传世名作的诞生……然而,真正的共谋却是玛丽安自己。这是一个颇有一点“女权”色彩的女性。当画家询问尼古拉:“你是为了画而生存,你连她都可以牺牲吗?”玛丽安对这个弦外之音的回应是:“如果他影响了我的前途,那么必须离开。”当画家夫人利斯讲述她与丈夫关系时说到自己一事无成“也只能这样了,我有时会帮他的忙……”玛丽安则说:“帮忙那种小事我可不做,我不想依赖他生活。”她强烈反对尼古拉和画家以及画商的提议:“怎么会帮了别人,出卖了自己呢?”她清楚地知道:“画家应该追求真实的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