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专制制度,到了明朝已经是腐败透顶;但是满清入关之后,个个皇帝都勤于国事,出现了康乾盛世,封建专制制度得以回光返照,又延续了二百六十多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回光返照,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不是有可能不必等到1840年鸦片战争才被迫开始,从而就可以避免鸦片战争之后的历次国耻?毕竟明朝中后期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而且在思想领域里也出现了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新哲学思想。然而这一切终究都只不过是后人胸中的“块垒”,可以思考,可以借之下酒,但却永远也没有答案。
让我们还是回到三百多年前,看看接下来历史的舞台上该谁粉墨登场了。
。。
天平的最后一个砝码(1)
究竟是谁创造了历史?教科书上说,是人民群众。这当然是没错的,但是在某些重大的历史关口,一个人的力量,一个人的选择,足以改变一切。
公元1644年,中国的命运落入了一个叫吴三桂的人的手中。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妻子岂因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吴梅村的这首《圆圆曲》,讲的是他的本家吴三桂的故事,其中褒贬之义,颇有几分春秋笔法。据说此诗初成之时,吴三桂得知,要以千金购诗稿焚之,却被吴梅村拒绝了。吴梅村是前明榜眼,二十出头就金榜题名,半年后又奉旨完婚,给假归省,可以说深受皇恩,所以他对吴三桂自然恨之入骨,拒绝了吴三桂购诗之请,也算颇有骨气。但是世事难料,谁又能料想得到,后来吴梅村不甘心终生隐居山林,为了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竟然也接受了清朝统治者赐予的官职。
然而更令吴梅村和我们料想不到的是,清廷赐予他的竟然仅仅是一个芝麻小官…从四品的秘书院侍讲,他放弃了名节所换来的却是这样一种深深的屈辱,以至于他在后来的诗作中悲愤地写道:误尽平生是一官!”其实作为诗人的吴梅村,比做官的吴梅村高明不知道多少倍,可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齐治平、兼济天下的梦想毁了他,令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这样的遗憾,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辈子也跳不出的怪圈。其实直到今天,吴梅村留给我们的遗产,仍然是他的诗作,而不是他做官的功绩。个人历史的遗憾尚且如此令人扼腕,何况是国家和民族?让我们先忘掉吴梅村,来看看诗中的主人公吴三桂的历史,寻找一下他的遗憾和他带给整个中华民族的遗憾……崇祯末年,大明朝内忧外患,形势越来越严峻:李自成的势力已越过宁武关、居庸关;满清军队也从东北面发起进攻。危急关头,明朝廷下诏吴三桂以总兵身份统领大军镇守宁远。吴三桂,辽东人,原锦州总兵吴骧的儿子,能骑善射,智勇过人,曾中过武举。崇祯初年,吴骧因贻误战机而被革职,同时吴三桂则升为宁远总兵。有一次清兵进攻宁远,来势凶猛,明朝的军队则软弱懈用,不堪一击,致使宁远失守,吴三桂因之被连降三级。后来,吴三桂痛定思痛,加紧操练兵马,使他的部下成为一支劲旅。如今国难当头,急需将才,所以朝廷又将他提拔出来,以镇守国门,还连带起用他父亲吴骧为京营提督。一时间,吴家父子兵权在握,成了京城里的热门人物。乱世之时谁都想得到军队的庇护,所以吴三桂离京赴任时,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纷纷设宴为他饯行,想为自己今后找个靠山。当时正宫周皇后的父亲,国丈周奎也不例外,某一天在府中摆下酒宴,宴请小吴总兵。席间歌伎献舞,却让吴三桂看到了号称天下第一美人的陈圆圆。
陈圆圆本是常州人氏,年幼时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家贫在苏州卖身做了歌伎,迷倒了无数王孙公子,达官贵人。后来周奎因为皇上宠爱田贵妃,自己女儿失宠,就来江南寻访美女,准备把美女通过女儿献给皇上,以此挽回女儿在后宫中的颓势。经查访就选中了当时已经名声大振的陈圆圆。陈圆圆到京城之后,被周奎收为义女,经过一段时间宫廷礼仪的训练,就被带进宫去献给皇上。不料崇祯帝当时早已经被军国大事搅得心烦意乱,头昏脑胀,根本无心思亲近女色,陈圆圆虽然说是倾国倾城之貌,但是崇祯帝也只是欣赏,并无收纳之意。无奈周奎只好将陈圆圆又带回了府中。也是前世冤孽,机缘巧合,偏偏被这兵权在握的小吴总兵见了,顿时一见倾心。当日宴散之前,吴三桂终于按捺不住,悄悄对周奎说:“倘以圆圆送我,战乱之时,我会先保贵府,再保大明江山!”得了小吴总兵如此千金一诺,周奎自然是求之不得。第二天,吴三桂派人带了千两黄金作聘礼,到周府求婚。周奎早已准备好丰盛的嫁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