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1/4 页)
“陛下看过了!”阎承翰赔笑说道。“是李沆李丞相拿给陛下看的,就是吕丞相恳请辞相归乡的那一封。”
“噢,吕爱卿是说那封奏疏?朕眼下就有事要征询你的意见,日后还有更多的事要你替朕操办,怎么能把你放回洛阳去?”赵恒没有同意吕蒙正的请求。
“不知陛下要问老臣何事?”
赵恒呷了口茶,缓缓说道:“眼下像你这样的老臣越来越少,朕心里不安啊!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所以朕想问吕爱卿,你以为寇准担任参知政事如何?还有陈尧叟,朕想把他安排在枢密院里,爱卿以为妥还是不妥?”
吕蒙正答道:“人臣辅佐,还是陛下自作主张为妥,臣不敢说。”
赵恒愣了一下,因为“臣不敢说”的话外音就是不同意。他没想到吕蒙正刚一开始就给了他一个软钉子,看来他的心思和李沆差不多。难道这样的大臣就是太祖、太宗称道的“直臣”?他没气没恼,又问了一句:“有几个颇有人望的后进之辈,不知吕爱卿以为可不可以大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十二回 平静科场不平静(6)
“请陛下宣示其人。”
“比如丁谓、王钦若、张耆。”
吕蒙正考虑片刻,答道:“这几个人,老臣倒是常听人提起,只是毁誉参半,故而老臣以为当再培植,以备日后之用。”
赵恒感到这一回吕蒙正给自己的不是颗软钉子,倒像块麦芽糖,又甜又黏,把自己的嘴巴都粘住了。还没等他再问,吕蒙正又开口了:
“陛下还要问后宫刘妃晋封贵妃的事儿吧?”
“你怎么知道?”赵恒惊奇地瞪着吕蒙正。
“陛下驾临之前不久,有人到老臣府上来过,让老臣务必为刘妃说几句好话。”
“谁?”
“老臣不认得,来人也不想说。”吕蒙正如实答道。
赵恒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未及多想,接着问道:
“吕爱卿想替刘妃说好话吗?”
吕蒙正颤抖着站起来,一头跪在赵恒面前,奏道:
“老臣已很久没有处理朝政,所以不想再多说什么,尤其是后宫之事,本与外朝无关。如果老臣猜得不错,陛下已经问过李沆,而且李沆不赞成陛下的想法,陛下才来征询老臣的意见。陛下明知李沆持异议,还来询问老臣,实在让老臣为难了。如果陛下真的爱怜老臣,恳请陛下将老臣这把即朽之骨掷归洛阳!”
“快起来吧,吕爱卿,这里又不是朝堂之上,何必如此?”赵恒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他猜想吕蒙正如此坚持求退,病只是其中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肯定还有更深的隐忧。想到这里,他倒有几分可怜吕蒙正了。直到阎承翰把他扶起坐定,赵恒才又开口:
“朕还不知道吕爱卿有几个虎子?”
“回陛下,老臣有四子。”
“吕爱卿是个廉相啊!”赵恒感慨道。“这么多年,你没有因为儿子们的官职向朕开过一回口。如今你也老了,说说看,你的公子中哪个是堪为大用的?”
“老臣感谢陛下厚爱,只可惜这几个犬子中,竟没有一个可成大器的材料。”吕蒙正答道。“陛下万勿以为老臣是在和陛下故作廉洁逊退的姿态,老臣说的都是实话。如果说老臣的后辈中有出息的,倒是一个侄子。”
“叫什么?”
“叫吕夷简,现在淮南真州担任判官之职。老臣兄长死得早,夷简也是老臣抚养大的。话虽这么说,老臣还是希望陛下不要骤擢其人,大凡士子,都须百般磨砺才能成器。官升得太快,便会有凌忽妄作之心,于社稷并非美事!”
“朕记下了。”赵恒点点头,又嘱咐吕蒙正道:“爱卿只管安心养疾,待有好转,再回中书,回洛阳的事不要再提了!”说着站起身,出厅上车,回到宫中,已是红日沉西了。
他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很想到刘采苹宫里去倾吐一番。刚到偏殿想换件衣裳,周怀政跑了过来:
“陛下,翰林学士王钦若等候多时了。”
“嗯,那就宣他到偏殿去吧。”
王钦若是为今科进士考试来求见的。考卷改完,名次排出,要皇帝认可才算定论。赵恒接过王钦若递上的进士名次表,见状元名叫王曾,问道:
“此人学识果然魁于众人吗?”
王钦若答道:“此人的卷子,是王旦大人和臣几经推敲才定下来的,请陛下殿试时再予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