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志勇则让李宁品牌这艘巨轮从迷茫中清醒过来,转变了航向,驶向未来的黄金海岸。
一、知人善任,专业人才引领企业腾飞(4)
在张志勇就任李宁公司总经理的时候,他用了一个星期总结出三个管理目标。
“我们要制定明确的战略。”他希望员工能够很清晰地了解李宁的梦想和公司的发展目标。他认为中国公司缺少对公司能力的积累,只是在抓机会。“今天走一步,明天走一步,所以打不过人家。”只有明确了战略目标,才可能根据它实现能力的持续积累。“第二,一定要把个人能力转变为组织的能力。”为此,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流程和容纳每位员工掌握的资源的知识库。“最后,培养接班人,为自己,也为公司的每一个岗位。”
随之,张志勇开始了长达三年的系列改革。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紧紧围绕着他的三个“施政纲领”展开。如今,这三个目标正逐步实现,李宁公司正沿着张志勇当初设想的方向一步步前进。
在所有的问题中,张志勇发现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公司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问题。只要人力资源问题解决了,所有其他的问题,比如公司的管理问题、公司的市场营销问题、战略问题,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在张志勇上任之初,他和李宁就互相承诺:要消除中国很多企业存在的个人权威过重的问题,把个人的知识变成组织的能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增长。李宁公司的人员问题似乎解决得相当顺利。这一切离不开张志勇的汗马功劳,也离不开李宁本人的大力支持。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张志勇推出了一个整体的规划,紧紧围绕薪金、福利、培训展开。他认为只有这三项互相配合,平衡实施,才能激发每一位员工的潜力。
李宁公司提出,薪金和福利要与国际一流的公司拉齐。这是给最好的人才进入公司创造一个必要条件。这个措施随后显露成效,一批来自宝洁、可口可乐、杜邦、耐克等国际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进入李宁公司。他们带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在跨国大型企业里的工作经验,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张志勇也有独到之处。
在管理方面,他力求法治和德治的平衡,建立规范的管理模式。他毫不留情地批评做错的员工,但事后他会不惜时间和员工进行沟通,指出你究竟错在哪里,让员工心服口服。张志勇说:“法治是公司上规模的保证,但也必须营造出公司内部的温情。也许这样做会很累,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员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在渠道管理方面,张志勇进行了渠道变革。近10年来,李宁一直沿袭批发商渠道,由于利润波动,批发商改投其他品牌,李宁的市场迅速萎缩。针对这一弊病,张志勇开始大规模推动李宁专卖店策略。
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是张志勇对“李宁”最大的贡献。
张志勇带领着李宁公司全面展开专业化战略,进入专业足球装备领域和专业蓝球装备领域,开发了“铁系列”足球鞋、“Free Jumper”篮球鞋、“飞甲”篮球鞋、“Top Gun”系列篮球鞋,而“李宁弓”专业技术的开发,标志着李宁公司专业研发技术进入了国际高端行列。
根据数据显示,自2004年张志勇就任以来,李宁公司保持了每年30%左右的增长幅度,这个幅度超过了瑞士信贷对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整体23%增长幅度的预测。
“张志勇是一个很好的经理人,非常严谨认真。”鼎辉国际投资李宁公司的时候,董事长吴尚志和张志勇彼此熟悉,并做出了上述评价。业内有个说法,吴尚志对人的评价是非常苛刻的,但他却毫不保留地把赞美给了张志勇,可见张志勇的能力和他在李宁公司的地位。
作为一个公司的总裁,他不喜欢让下属叫他张总,而是让员工直接叫他的名字。
在张志勇看来,这样不仅显得亲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平等的氛围:“员工有了好的创新思路,有不同意见,才敢、才会直抒胸怀,而这对公司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别人老是叫张总张总的,那么很容易产生等级观念,产生等级观念进而会产生官僚阶级,这对公司的影响是潜在的。
李宁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张志勇在李宁公司享有极高的经营自主权,他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离不开李宁的支持和放权。 。。
一、知人善任,专业人才引领企业腾飞(5)
张志勇曾经说:“李宁作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却没有签单的权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