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情给解决了。昨天又去了一批,说政府仍旧骗她们,只为她们交纳了一项保险,还有其它各项社会保险未给她们办理,且工资加得也不高,才六七百元,与她们实际工作不成比例,现在政府又派车到中央去接那些上访人员了,答应这些问题一定都会圆满解决。”
“真的?你们这么厉害?” 陈丝瑜心里充满敬意,对两个女人说。
“这算什么,这个社会走到哪儿都是欺软怕硬的,老实人吃亏,要知道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你不努力保护自己,这些官僚就把你当软柿子捏。”另一个女人回答。
“就是,人要恶点才好。这世道就是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母亲将外面流行的俗语也搬过来。
当两女人走后,母亲对钟远黎和陈丝瑜说:“你们也要联合起来到北京去上访,教育局把你们介绍到农村去代课,这么多年了,现在又把你们当皮球似地踢掉,你们要告他们去。”
到北京上访?陈丝瑜重复了一遍,想到那两个异地相识的小伙子塞给她的电话号码,可这号码现在扔到哪儿了,她还一直未曾想过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或是其它途径来抗争,而只是一味地听命,她们太老实了,太听话了,不想这么早把脸给撕破。
钟远黎有些心动地对陈丝瑜说:“对啊,我们这些代课人员难道还不如那些无多少文化的女人,至少她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教育局这样言而无信,为了生存,为了捍卫咱们的尊严,夺回我们应有的权益,哪怕不顾什么淑女形象、教师素质到北京做一回悍妇大吵一下也好。”
“好啊,我们要多聚集一些人,经过几次清退,代课教师骤减,已经不足开始的五分之一了,特别是我们这一批人更是少之又少,得好好联系联系。”陈丝瑜在脑中想着还有哪些残留下来的人物。
搜罗了半天,也只有不多的几个了,力量太薄弱,若真要上访还得加上野梅、邹郝芸这类代课人员来壮大队伍。她们讨论了一下,感觉似乎真的通过上访就可以立马将她们给转了的样子。
但转念一想,她们和那些女人不一样,她们,是一群读过书的文人,教育理念将她们从小就培养成为听话臣服,安分守己的良好公民,特别是为人师表的身份更禁锢着她们不敢随便越雷池一步,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安分分子。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只要是受过教育的人其顽劣的野性便被拔除,凡事都懂得隐忍、迁就,况且她们都是教育人的教育者,在涵养、理智上要高得多,又怎能与扫地的一帮人同流合污呢?
陈丝瑜和钟远黎的心里都不知是什么滋味,上访,于她们来说似乎又太遥远了。 。。
第十六章 又临清退(5)
因为路途更远,回来得更晚,人们多已吃过晚饭出来散步,卫曾征学校的学生开始上夜自修了,陈丝瑜才能赶回家,时常在校园内遇到卫曾征的同事、周围的邻居,他们习惯性地有礼貌地招呼着:“怎么,陈老师,你才下班回来?”虽是不经意地问候,可每一次都让陈丝瑜无以回答。
她表面还是那么镇定,在多年的伪装中已经习惯成自然,小心翼翼地处理好与每个人的关系,热情回应着每位邻居,不管他们是虚情还是假意。有时她也会主动招呼,内心总觉得自己和他们一样虚伪。她越是这样想,越觉得芒刺在背,心生恐慌。甚至感觉自己过于突兀,过于醒眼,每次出门或回家,都觉得自己就像在做贼,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可时不时还是会碰到一些邻居,时不时还会捕捉他们带有笑意的眼光。
一天,楼下那对平日里深居简出的老教师又遇到才回家的陈丝瑜,有种志同道合的感觉,便喊住她开始聊起来:“小陈老师啊,你可真辛苦,这么晚才回来,做教师做到这个份上才是好教师,为了学生真的要操很多心啊!”老顾老师是个很健谈的人,大概平日里不太出来,大家又都忙自己的事,没人愿听他们的唠叨,而陈丝瑜是个有耐性又很讨人喜欢的女子,遇到她马上就像爆蚕豆似的开始絮叨起来。陈丝瑜有些难堪,但还是附和着:“是啊,是啊,教师都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自己的孩子还顾不上。”
老人接着说:“教师虽辛苦,但苦中有乐啊!我们那时要到很远的地方教书,又没有像样的交通工具,都不怎么回家,不容易啊!那时普遍穷,能拿到几十元钱就很不错了,现在多亏党的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刚出来工作的年轻老师都是整千元以上,陈老师,你现在被评到几级了?”陈丝瑜脸涨得通红,吱吱唔唔,不知如何搪塞。
这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