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一二十斤重,要花很多力气,我一天只能挑一担。
全州洛口村八十四岁的张仙德老人目睹了大坪渡口修筑的碉堡:
碉堡那时候喊炮台,修炮台是李宗仁的命令,拿老百姓罚苦工,个个都要去,拆起我们村那个庙的砖木去修。大坪渡口的溪洲上修了两个大炮台,一直修到下面的二美滩,反正能够过得河的地方都修一个炮台。
全州境内的湘江沿线修筑起碉堡群,湘江支流的灌江沿线也修筑起碉堡链。
灌阳县月岭村八十七岁的唐苏老人曾经就在灌江边上修筑过碉堡:
红军没来之前,沿灌江上一路一路修起尽是些炮楼,家家户户连夜去修,我去挑了砖。修起的炮楼其实没起什么作用,他这是摆个阵势威骇红军的。
桂军不仅在湘江、灌江沿岸修筑起碉堡链,而且在湘桂边境的关隘要道也修筑起碉堡群。
二○○六年七月二十日,笔者因摄制电视纪录片《红军长征过桂北》,独步行走五十余里山路,来到当年红军长征过桂北时国民党民团所修筑的碉堡群中唯一遗留下来的碉堡——龙胜县黄家寨后笼山上。
当笔者顶着酷日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时,村里八十五岁的谭必清老人闻讯,拄着拐杖一步三歇地挪上山来:
这个碉堡是一九三四年十月灵川、龙胜、兴安、全州四县联合办事处的民团派工修筑的,碉堡修好后,每个县派一个小分队在这里驻扎,阻挡红军。
笔者凝目一望:只见碉堡筑在山尖上,七十二个春秋的沧桑风雨,早已给它烙下了岁月的痕迹,藤蔓斜挂,绿荫成林,苔浸砖墙。
带路的热忱村民挥刀砍伐良久,碉堡方似戴着面纱的少女,撩开了那层诱人的薄纱,羞羞答答地露出她的尊容。
笔者迫不及待地爬近碉堡一看,碉堡分里外两层,占地面积约四十来个平方米,高约丈余,墙壁皆系青石块与桂北山区特有的“外婆泥”砌成,牢固异常,墙厚约五十公分,墙壁上的机枪眼仍清晰可辨。
笔者站在堡内纵目四望,果然十分险要,恰好扼守住才喜界的山道要隘,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其实,桂系在湘、桂、粤三省相邻的边界之地修筑了三道碉堡线。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亦即桂系总头目李宗仁在政委会上报告说:
自得到在赣*有倾巢西窜讯,本集团军于九月下旬即决定堵剿方案,筑碉堡三线:
(1)自黄沙河至桂林之边界线。
(2)自黄沙河、文市迄富川、贺县重要市镇之线。
(3)沿湘江西岸线。
另外,于附近湘、黔各地要点,筑设重层之碉堡林。
不仅桂系修筑碉堡,而且湘系军阀何键也令湘西各县加修碉堡,其中自衡阳经祁阳、零陵至黄沙河一线,共修碉堡410座。这大概是蒋介石堡垒政策的连锁效应吧!
为防堵红军深入广西腹地,桂系不仅在省际交界的所有要隘处修筑了上百座碉堡,而且在湘桂交界的都庞岭山脉上的清水关、龙虎关、永安关、雷口关“四关”,大兴土木,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阴霾桂北 三(4)
桂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四团团长凌压西,当时就率部驻防在灌阳。
一九六二年凌压西回忆说:一九三四年十月间,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得悉红军在江西突破围攻线,实行北上抗日的消息后,就调兵遣将,准备展开阻击红军通过广西的战争,将原在省内的大部分军队、民团和由江西撤回的第四十四师,在粤桂、湘桂边境和灌阳、全县、兴安一带,布置一、二、三线的纵深配备,并在粤桂边境上的鹰扬关、湘桂边境的龙虎关和永安关构筑野战工事。
桂军修建的野战工事不仅坚固牢靠,而且规模大、范围广。
桂军第四十三师一二九团上校团长梁津所部,正是驻防湘桂边界的“四关”的守军:
除土工外,还取运残砖,累积顽石,构筑掩体四十余个。主阵地前的副防御物鹿砦,采伐山上的木柴构之不足,曾纵士兵滥伐农民所种的油茶树数百株以补充之。工事构筑即毕,乃仅开一缺口,方便自己部队的交通联络;至于民众的往来,则只许进来,不准出去,以封锁消息。
据一九三五年桂系《七军年刊》记载:自萧(克)匪突围西窜后,我省军事当局,根据各方情报,即已判断(系)赣匪整个溃围之先声,故于沿湘、桂边境朝东、龙虎、雷口、永